浙浙江大学暨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土地利用政策与制度,工业用地政策,房地产市场。
这是一个所有主体都追求绩效的社会不得不面临的宿命,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或者个人,把每一个能使用上的资源都用到尽,今天的投入不够,就把未来的收入提前投入
房地产调控的新模式就是不再过多使用金融刺激,以涨价带动销售,关注的是居民住房权利的保障,有租有售,有政策性有市场化
即使当前货币相对宽松,在对房企严格管控以及影子银行的严厉打压之下,再也不会出现大水猛灌房市的现象。各地政府真正要考虑的是如何在需求结构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在供给结构上进行调整,实现供求关系新平衡
从高层管理者的角度,房地产拉经济是以销售面积增长为龙头,带动上下游联动机制发挥作用。金融刺激放大需求到一定时候,继续强推就是金融风险,而一旦控制贷款,如果市场心态不扭转,还继续炒作,需求会进入下滑阶段,房地产不仅拉不动经济,对上下游都会造成拖累
住宅用地使用权自动续期后的缴费问题,在理论上有些价值。基于中国小区的建筑形态和未来中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它对于续期时业主能实现的资产价值没有太大影响,区别在于到时业主的后代是否要多缴一笔钱。未来的房产价值取决于未来的市场供求关系,不取决于今天喧嚣的房地产市场走势和是否要无偿续期
居民收入没涨,房贷被限,市场销售无力回升,只要持续一两年,今天抢地的企业在债务压力下只怕又要把吃进去的地吐出来
每次中央文件里出现 “房地产税”四个字,就要引起市场新一轮猜测,不知道头上悬着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何时掉下,这把剑有多重,砸中自己的概率有多高
深圳的人口数据是个谜,它和房地产有着很大的关系
不是要增加地方政府的土地供应能力,不是要刺激房地产,只是在现有的土地利用的行政审批程序上做了部分调整,简化或者下放了审批权,让审批过程减少环节,提高效率
中国房地产目前必须转轨进入自住的商品需求支撑上来,价格掉就会需求增加,价格涨需求会下降,实现一种相对稳健的自我平衡
地方政府和开发商也要逐步适应这样的一种均衡发展模式,不要再回到高价高速增长的老路,地方政府要在土地供应上,开发商在卖房子上少一些饥饿营销的套路,做到数量合理,公开透明,给市场稳定预期
火热的市场,高企的房价和地价;平淡的开发,上升的债务风险,这就是历史上三次房地产救市到目前的市场状况
这次调整是耕地保护责任在各省间重新分配,发展较快而且实际上已经突破指标的省份调减下来,自然条件好适合搞农业开发的省份则多增点指标
由货币过多到炒作盛行,由房价被炒高到地价也被炒起来,地价并非单独事件,其根子还在货币和投机过多,就地价本身进行单独调控并没有实质意义
我国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供应的制度从根本上造就了我国城市的封闭住宅小区
改造土地供应主体,破除政府垄断供应局面,创造出真正负责任的市场交易主体,提升土地配置效率,从而全面提升经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