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建立中小企业融资的长效机制

2009年02月12日 10:52 来源于 caijing
应完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组织;为中小企业定做融资产品;完善担保运行机制等措施
应完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组织;为中小企业定做融资产品;完善担保运行机制;探讨技术创新各阶段的融资组合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早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大企业发展的依托,是活跃市场的基本主体,也是经济活力的具体体现。截至2007年6月,我国中小企业达4200万户(包括个体工商户),占企业总数的99.7%,提供了全社会75%的就业机会。“十五”期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5%,而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
  但是,长期以来,诸如政策体系不完善、融资困难、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一直制约着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今年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为突出,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困境。据有关资料显示,仅今年上半年,珠三角一带就有6.7万家企业倒闭,还有更多的中小企业在苦苦支撑,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大量中小企业的倒闭,不仅会引致经济衰退,而且必然形成农民工“失业潮”,造成社会不稳定。
  因此,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政府现在应尽可能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例如,适当提高中小企业纳税规模标准,增加出口退税,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与创业基地,强化对中小企业的社会服务功能,帮助中小企业建立信息化平台,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中国金融业,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这主要体现在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领域,以及中小企业信贷的信用担保领域。
  
间接、直接融资皆受局限
  从间接融资的方面看,现阶段,中国仅有20%的国内金融资源,投向经济贡献率达50%以上的中小企业。
  目前银行放松信贷的步伐正在加快,信贷资源正向中小企业倾斜。尤其,研究建立“中小企业银行”,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已被有关方面提上议事日程。一些大银行还针对中小企业贷款设立了专门的事业部,把人员、机构独立出来,单独考核、核算和定价。
  但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有关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组织体系仍不完善,机制和信贷产品缺乏针对性的问题仍十分突出。目前很多地方根本就没有适宜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社区银行、合作银行。银行对授信客户的准入门槛较高,多数中小企业达不到银行规定的贷款基本条件。
  由于改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银行——特别是基层银行的信贷部门,无暇了解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因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也相当谨慎;由于中小企业贷款具有金额小、频率高、时间急等特点,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相对较高,在商业银行将盈利最大化作为主要经营目标和执行严格的不良率考核制度的前提下,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从直接融资的方面看,资本市场作为直接融资的平台,应当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当前在创投领域,政府引导基金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央1亿元资金以及各地方引导基金的设立,其对中小型创业企业的资本支持力度将越来越大。
  然而,由于中小企业板市场规模较小,加之目前A股市场走势不景气,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仍相对偏弱。尚未上市的优秀民企,希望通过资本市场平台提升发展空间;创投业人士,迫切要求资本市场的退出渠道能够更顺畅;一些已上市的中小企业板公司,则希望市场再融资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显然,这些需求目前还很难得到满足。因此,在战略层面谋划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同时,面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如何在操作层面完善中小企业资本市场的支持体系建设,以适应不同中小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应成为当前有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通过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完善中小企业板,支持已上市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等。
  
信用担保体系的完善

  从促进中小企业信贷的信用担保方面看,在当前严峻的金融、经济形势下,信用担保机构作为银、企的桥梁和纽带,在增强企业信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作用越来越显著。有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3700多家,筹集担保资金总额逾1770亿元,累计为70万户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总额1.35万亿元。
  但是,由于现行信用担保体系仍存在一些缺陷,尤其是担保公司普遍实力弱、成本高、风险大,因而其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仍然有限。因此,各有关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协调,抓紧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支持担保公司做大做强。
  众所周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已不存在认识上的问题。目前要思考的,是如何去实践与落实相关的政策,如何加强银行、信用等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可操作性,如何切实从金融机构的制度设计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解决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等问题。
  对此,我认为目前必须从几方面同时努力:
  ——首先,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组织。
  通过新建地区性中小银行和完善现有银行的功能,来构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组织体系,是强化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组织保证。
  地区性中小银行对当地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家的人品和能力等,具有信息优势,因此在为地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上,具有比较优势。
  当前,必须打破“金融机构越大越好”的思维定式,积极探索建立社区银行、小额农贷机构等小型金融组织,尽快推出《放贷人条例》,加快民间借贷合法化和阳光化的步伐。事实上,中国目前最缺的就是“谁出资,谁管理、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真正的社区金融组织。
  试想,如果中国现在有几万家这种不追求大而全,服务范围仅限定在特定社区的金融组织运营,何愁中小企业缺乏金融支持?何愁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效率不高?
  ——其次,为中小企业定做融资产品,推动金融创新。
  成功开展中小企业贷款服务,关键在于不能把过去传统企业贷款管理模式,照搬到中小企业贷款上来,而要用全新的理念、方式和经营模式来做:
  一是积极开发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贷款品种,如仓单质押贷款、货权质押贷款、商铺经营权质押贷款、银票质押担保贷款、信用证担保贷款、企业法人周转经营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
  二是引入自然人担保、大股东担保等担保方式,解决中小企业不动产抵押不充分的难题。
  三是针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提供不同的个性化融资产品,适当降低融资门槛。例如,对发展初期的小企业,只要能够提供足够的抵押质押担保,可以不进行评级授信,直接提供贷款;对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小企业,则制定适合其特点的客户评级办法,按级给予相应的金融服务;而对于财务信息比较充分、信用记录较好的中型企业,在进行信用评级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以充分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第三,完善担保运行机制,促进中小企业担保信用体系健康发展。
  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是世界各国扶持中小企业的通行做法。目前,世界上已有半数国家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而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才刚刚起步,目前特别需要在担保运行机制上有所突破:
  一是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担保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代偿问题难以避免。仅靠担保机构微薄的保费收入,很难弥补可能发生的代偿损失。各级财政应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建立信用担保风险补偿基金,作为担保机构的代偿坏账补助,使担保行业承担的社会贡献与政府扶持力度相一致。对此,广东、上海等省市已经作出了尝试,但还需要进一步推进。
  二是完善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制度。设立再担保基金,用于对民营担保机构的资金扶持,提高信用担保机构运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帮助其分散经营风险。
  三是从政策层面上,鼓励各种经济成分的资本参与担保公司投资,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
  四是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应免征营业税。
  ——第四,探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可行融资组合,为融资多元化探索有效途径。
  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一般要经历一个生命周期,该周期与其研制和生产的产品周期、及随之产生的新行业周期之间,存在明显的同步关系。
  一是种子期的融资模式。在此阶段,内部融资先于外部融资,可通过出售使用效率不高的资产来获得必要资金,采用附有购买选择权的租赁方式租用资产;同时,灵活机动地争取其他外部资金,其中风险投资是最佳融资选择。
  二是成长期的融资模式。此阶段要力争金融机构的贷款;同时,创业投资、融资租赁在此扩张时期,具有普遍的适用性。比如,通过融资租赁的经营方式,用少量资金取得所需的先进技术设备,然后边生产、边还租金,达到加速投资、扩大再生产的目的。
  三是成熟期的融资模式。可广泛利用资本运作的方式获取资金。
  四是衰退期的融资模式。这一时期,要力争在证券市场上获取资金。此时,企业提供的产品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市场需求,利润率开始下降。企业可通过出卖商誉、与其他企业联合或被兼并收购等方式,获取股本套现,并开始新一轮创业。可通过在证券市场发行债券或股票筹集资金;同时积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沟通,努力争取企业二次创业期的早日到来。
  总之,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群体,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在中小企业面临资金瓶颈、遭遇“严冬”考验的情况下,中国金融业应该积极作为,不仅要推出各种政策措施,而且要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对中小企业予以坚决有力的支持。惟其如此,才能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的“御寒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
  
作者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版面编辑:运维组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