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社会偏激从何而来

2014年05月19日 11:47 来源于 财新网
真正的言论自由总是倾向于降低争论双方的偏激程度,逐渐养成公众的稳健态度。公众对任何偏激观念的警惕之心,是社会成熟的标识
汪丁丁
财新传媒学术顾问,财新网“丁丁随笔”专栏作家,《新政治经济学评论》主编。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返聘教授,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东北财经大学行为与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及学术委员会主席。著有《行为社会科学基本问题》《经济的限度》《经济学思想史讲义》《经济学思想史进阶讲义》《行为经济学讲义》《新政治经济学讲义》《行为经济学要义》等作品。

  【财新网】(专栏作家 汪丁丁)观念之发生与传播,在特定网络之内,无疑要受强度和密度的影响。容易解释的,可能是观念的密度。单位时间和单位空间,统称“单位时空”。在社会网络的单位时空之内出现的同类观念数目,可认为是观念的密度,其实不必计算密度的精确值,只要相对于其他观念而言更密集或更稀疏即可。

  例如,我的微信群,北京,两天之内,关于雾霾的消息最密集,其次是与教育有关的消息。同类观念之间常见的是互替性,即其中某一观念传递的信息或多或少可由其中另一观念传递。所以,观念密度倾向于降低同类型的每一观念可产生的效用。也因此,许多大学都规定不允许在同一专业内读两次博士研究生。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郭艳涛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