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中国超大城市的生态治理

2015年01月04日 10:50 来源于 财新网
超大城市的规模控制目前主要通过户籍制度来实现,限购、限行等为人诟病。现代化和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完全可以换一种思路治理,那就是构建新的绿色秩序
柴麒敏
柴麒敏,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 、清华大学现代管理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贵州理工学院兼职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青年访问学者,曾任六盘水市钟山区副区长兼六盘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作为政府代表团成员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关注政府绿色新政改革方向、碳要素市场和金融创新、气候公平和西部发展,倡导生态文明大众化进程。
 

  【财新网】(专栏作家 柴麒敏)临近新年的上海踩踏事件又让我们反思中国超大城市的问题,仅有光鲜亮丽的高楼和先进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不意味着好的城市治理,治理的现代化更多体现在软的方面,这些超大城市的经济水平基本都超过一万美元,治理的重心应更多地转移到社会和环境领域,包括生态的保持和改善。

  超大城市的增长极限

  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显著特征是大城市化,特别是特大城市的高速规模扩张,《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特别提到“部分特大城市主城区人口压力偏大,与综合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社科院最新一期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也将焦点聚焦在特大城市这一矛盾。国务院最新发布了《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提出原有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已难以适应城镇化发展等新形势要求,因此重新调整了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并增设了“超大城市”,标准为城区的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全球此类城市共有25个。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王影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