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全球通胀:滞后的货币冲击与复杂供给冲击

2022年03月18日 10:51
各国十几年超发货币的滞后冲击效应不可能短期消失,原材料和劳动力等复杂的供给冲击也有很多中长期因素,仅靠美联储加息是不可能在短期内驯服全球通胀这头灰犀牛的
滕泰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经济学博士,沃顿商学院高级访问学者,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兼职教授,中华全国工商联智库委员,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所所长、民生证券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2012年发表《新供给主义宣言》,最早呼吁供给侧改革,是新供给经济学、软价值理论的提出者。

  美国劳工部3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2月CPI同比飙升7.9%,再次创下1982年以来最高,后续仍有继续攀升的可能。关于美国此轮通胀的原因,此前有国内权威专家学者提出,美国通胀高企与货币发行无关,而是由供应链问题、能源危机、疫情冲击等因素造成的。

  显然,相对于十多年来在中国流行的“一切通胀都是货币现象”的货币主义观点,上述观点看到了更复杂的供给冲击影响,但认为“美国通胀与货币无关”也是不对的,恰恰相反,这一轮欧美通胀之所以愈演愈烈,本质上仍然是长期超发货币滞后影响的结果。

十多年来超发货币如何被吸收

  十年前,人们往往直接套用西方国家现成的经济学理论来解释中国的经济现象。很多人没有看到物价上涨背后其实有着非常复杂的决定机制,尤其是忽视了那一轮中国通胀中CPI决定中的供给因素——主要是猪肉等食品价格波动对CPI指数的严重扰动。一遇到CPI走高,很多人就大谈“一切通胀都是货币现象”,“货币超发猛于虎”,马上建议加息和紧缩加准来应对通胀,实际上非但不能解决猪肉供给的问题,还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鲍琦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