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人民币国际化:构筑对外利益交换新模式

2014年01月09日 07:52 来源于 财新网
中国必须抓住窗口期机会,努力争取输出货币,使人民币最终成为储备货币的一元,这不仅可以压制滥发的美元,还有利于中国获取国际资源的定价权和铸币税
邵宇
邵宇: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融学博士,牛津大学John SWIRE学者,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暨研究生导师,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兼职教授。曾任职上海宝山区发改委副主任,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副系主任、CFA项目主任。2011年加盟东方证券研究所,目前任首席经济学家、首席策略分析师和固定收益负责人。 代表作品包括《穿越镀金时代》、《危机三部曲》、《微观金融学及其数学基础》、《金融创新与体系设计》、《证券投资分析:来自报表和市场的见解》等。

  【战胜市场】(财新专栏作家 邵宇)人民币国际化之所以在最近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中被提至新的高度,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内因在于中国对外利益交换诉求的进化,导致“二次改革”大背景下需要通过人民币国际化来提高经济开放程度,打开新的对外利益交换空间和模式;外因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压力与可能空间,而内因则是改革派倒逼下政策当局利益和风险权衡后的结果。这里我们主要探讨外因。

  美国布局:美元霸权驱动的三元世界

  人民币国际化的长期目标是打破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那么理解这套体系的演变和中国的位置就十分重要。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和全球化模式最早起源于二战以后形成的两极政治格局和经济制度安排。战争结束后,和平的诉求与超极大国核均衡下,需要一套重新分配世界资源的权利体系,以实现和平利用世界资源和人道发展,避免在生存空间上的暴力争夺。美国和苏联在雅尔塔会议的参与国家中,当之无愧地以占领者的身份,具有绝对话语权。由于意识形态上的格格不入,世界也就分裂为两大阵营。如果说美国通过两次世界战争完成原始积累的话,那么二战后美国最大的收获在于依赖这些积累,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美元的世界通货地位,这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起源,也是全球危机的根源之一。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周天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