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中国的全球化4.0模式

2014年11月04日 15:53 来源于 财新网
金融危机后过去循环良好的三个世界结构的运转已经变得迟缓起来,而危机的原因就是全球化3.0模式;当下中国更需要谋划全球化的4.0版本,考虑在这个版本中对外利益交换的新格局和策略
邵宇
邵宇: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融学博士,牛津大学John SWIRE学者,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暨研究生导师,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兼职教授。曾任职上海宝山区发改委副主任,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副系主任、CFA项目主任。2011年加盟东方证券研究所,目前任首席经济学家、首席策略分析师和固定收益负责人。 代表作品包括《穿越镀金时代》、《危机三部曲》、《微观金融学及其数学基础》、《金融创新与体系设计》、《证券投资分析:来自报表和市场的见解》等。
 

  【财新网】(专栏作家 邵宇)全球化总是关于贸易、投资、货币、人员和文化的交流。中国是上一轮美国主导的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但情况正在发生变化。金融危机后原来循环良好的三个世界结构运转已经变得迟缓起来,而危机的原因就是全球化3.0模式。

  它由两个维度构成,第一个维度是在贸易方面,全球形成三元结构,分为资源型国家,比如中东石油国,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他们主要出产的出口品都是大宗原材料。第二类是消费类国家,高居全球食物链的顶端,只要他们经常账户的赤字占到GDP的4%以上,我们就把他定义成消费型国家,除了美国,南欧的葡萄牙、西班牙就属于这种国家,他们共同的特点是花起钱来大手大脚,同时喜欢印钞票。除此之外还有一类就是比较苦逼的生产国,像是中国,经常账户的盈余占GDP的4%以上,就是制造型国家,制造型国家也分369等,性价比更高,比较成功的例如德国、日本,他们在汽车、数控机床等精密制造上具有优势,比较难受的是中国以及东南亚等较为低端的制造经济体。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邵超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