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专栏作家 赵衡 孙雯艺)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医疗的目的应该是为大部分人服务。这不仅体现在医疗服务上,也体现在医疗支付上。可是在当下的中国,不少新出现的医疗商业模式完全忽略了医疗为大部分人服务这个目的,转而瞄准小部分人,或者说是过于细分的人群,这导致了许多商业模式没有办法在医疗土壤中做下去并带来整个行业的改变。
近几年来各地涌现出大量依托稀有医疗资源的商业模式,比如名医诊所、海外就医、高端体检等。这些模式共同的问题是,想要把本就稀缺的资源(名医)圈到一个特定的环境里,让一小部分人为此付出高价。但最后的结果是,在中国本就医疗资源稀缺的大环境里,这样圈资源的方法加重了医疗服务获得性的不平等,只能为一小部分人服务。这背后的逻辑是,既然有人愿意为此付出溢价,那么就意味着有一部分市场可以被打开。但事实上,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承受的起这样的服务,外加一部分人迫于无奈接受了这样的服务,这些模式无法支撑起一个产业,也没有办法带动医疗服务行业的变革,成就量的效应,让大部分消费者认同然后买单。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