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本轮宽松货币政策应如何退出

2020年11月23日 15:59 来源于 财新网
可以听文章啦!
当前中国继续保持高度宽松的必要性已然降低,至少有四个迹象表明,央行在特殊时期采取的特殊应对之法已有转向之势,未来宽松货币政策大概率会逐步退出
沈建光
财新网“战胜市场”专栏作家。经济学博士,现任京东数字科技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曾就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博士后,拥有赫尔辛基大学经济学博士和硕士学位,本科曾就读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此前为欧洲央行资深经济学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芬兰央行经济学家,及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资深经济学家,国际经合组织顾问和中国人民银行访问学者,瑞穗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财新网】(专栏作家 沈建光 特约作者 张晓晨)今年以来,为对冲新冠疫情影响,中国央行创新政策工具密集出招,巨量货币信贷投放与精准滴灌实体领域相结合,全力稳定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运行。前10个月社融和信贷分别累计新增31.04和16.95万亿,货币政策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准的宽松态势。

  但在笔者看来,当前中国继续保持高度宽松的必要性已然降低,至少有四个迹象表明,央行在特殊时期采取的特殊应对之法已有转向之势,未来宽松货币政策大概率会逐步退出:

  一是楼继伟等中国高层开始频繁喊话“政策退出”。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11月13日在财新峰会演讲中明确表示,尽管“就全球范围而言,宽松政策退出为时尚早”,但“中国在经济复苏上走在前面,已经到了研究前期部分货币政策有序退出的时候”。央行行长易纲和副行长刘国强近期也均谈及“特殊时期政策退出”的问题,后者认为“退出是迟早的,也是必须的”。在经济复苏稳步向好的态势下,中国政策当局对“政策退出”已有共识,频繁喊话本身传递了相对明确的信号。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杨胜忠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