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冠”疫情在上海、吉林两地集中暴发,并蔓延至全国多地,对疫区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干扰。
短期来看,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更多地属于“供给冲击”,在较为严格的防控措施下,疫区停产停工,影响当地经济。但中期来看,疫情带来的“需求冲击”,可能在疫情结束、复产复工后,仍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由此为经济带来更多的负面压力,并妨碍今年“稳增长”目标的实现。
那么,此种“需求冲击”是如何体现的,又将持续多长时间?结合过去两年的疫情历史以及地方经济数据的可获得性,我们重点以2020年6月北京疫情、2021年7月南京疫情为例,回答上述问题。
疫情如何影响居民消费?
从居民消费的角度,疫情暴发以及疫区停产停工,会导致部分民众收入下降。同时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会促使民众更多储蓄,两因素共同推动居民消费水平下降。
从2020年6月北京疫情,以及2021年7月南京疫情两个案例来看,疫情后地方消费需求的下滑,通常会持续4-5个月左右。例如在北京疫情中,2020年7月北京疫情结束,但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下简称“社零”)增速却在2020年11月才赶上全国平均水平;而在南京疫情中,南京疫情于2021年9月结束,但南京社零增速却在2021年12月赶上全国平均水平。
类似的传导逻辑,其实不只存在于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当中,重大自然灾害也可产生类似的结果。例如2021年7月郑州发生暴雨灾害,当地居民遭受财产与收入损失,导致2021年12月前郑州社零数据持续疲软,传导时间也在4-5个月左右。
疫情如何制约基建投资?
除了影响居民收入与消费外,疫情还会干扰政府的财政收支。具体表现为:收入方面,疫情后一个季度内政府财政收入下降;支出方面,政府的民生开支保持刚性或增长,而基建相关开支则被迫压缩,并制约未来两个季度的基建投资。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