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美联储目标的三重变焦

2019年05月27日 15:58 来源于 财新网
可以听文章啦!
美联储对利率变动的审慎态度并非简单定焦于当下的美国经济事实,也是在涉及不同时间维度的问题叠加之下的综合反应
2019年5月22日,美联储公布的货币政策会议纪要继续强调对利率变动保持耐心。其审慎的态度并非简单定焦于当下的美国经济事实,也是在涉及不同时间维度的问题叠加之下的综合反应。图/IC photo
程实
经济学博士,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他带领的研究团队覆盖全球宏观、市场策略、固定收益和行业研究,是亚洲地区知名度和影响力俱佳的专业投行研究团队,2017、2018年连续上榜II(机构投资者)权威评选的“大中华地区最佳分析师团队”。程实个人研究领域是全球宏观和金融市场,是香港市场深具影响力的一线首席经济学家。他同时担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盘古智库学术委员,香港中文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金融硕士导师。获得专业奖项包括: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工商银行首届“大行工匠”、全国金融图书最高奖“金羊奖”等。

  【财新网】(专栏作家 程实 特约作者 王宇哲)“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2019年5月22日,美联储公布的货币政策会议纪要继续强调对利率变动保持耐心。我们认为,其审慎的态度并非简单定焦于当下的美国经济事实,也是在涉及不同时间维度的问题叠加之下的综合反应。从经典的货币政策规则出发,可以将央行的政策利率分解为对通胀/产出缺口的反应、通胀目标、(实际)自然利率三项,这也恰好对应了美联储面临的短、中、长期不同挑战:第一,当前美联储内部及其与市场之间的判断分歧集中于对近期通胀成因的判断,这事实上意味着货币政策正常化过程已接近尾声;第二,在通胀极可能连续八年不及目标水平的情况下,美联储中期的政策框架或转向努力重回长期路径的“平均通胀目标”;第三,美国自然利率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呈现出下行趋势,其潜在的机制转换特性意味着“通胀目标制”或许不是最优的长期货币政策锚,未来货币政策会更加关注中性利率。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刘明晖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