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副主编、编辑委员会委员。作为财新的创始成员之一,一直负责财新传媒的国际新闻报道,包括财新海外记者站的日常运作;在与同仁创立财新前,曾在《财经》杂志工作过5年,先后担任驻香港、美国记者;受邀参加包括富有声誉的EUVP参访项目、中国-西班牙青年领袖项目、位于瑞士的旨在培养青年领导力的Stars项目;他还是中日青年领袖项目中方的发起人和组织者。黄山2004年获得圣母大学硕士学位,是圣母最高奖学金校长奖学金的获得者。
即便按照拜登政府上任之初所说的对华关系进入极度竞争阶段,两国依然保持了接触窗口,而且这些窗口随着全球和亚太周边地缘政治的演化,正呈现一定的扩大趋势
无论是哪党上台,来自中国的竞争乃至挑战都是系统性的,而系统性的挑战需要系统性的应对,不是一两届美国总统的任期就可以解决的
拜登的外交政策并不寻求对战略对手(包括潜在对手)的直接打击,而是通过展现榜样的力量(leading by example),不断侵蚀对手的合法性基础,恢复美国曾经的道德制高点
作为大概率事件,我们需要问一个目前相对少提出的问题:被特朗普主义(Trumpism)裹挟四年的共和党,如果落败,会做怎样的调整?
尽管距离11月3日的总统大选不到两个月,依靠共和党在参议院的简单多数,特朗普任内的第三位保守派法官获得任命的可能性很大
这一趟伊朗之行下来,我最明显的感觉就是,这是一个正常国家,完全不同于我们记忆认知中对伊朗的传统认识
特朗普所谓的“极限压力”外交,充其量只是在朝鲜的石油供给和煤炭出口方面做到极限,但在朝鲜的非法金融网络渠道方面,存在相当的漏洞
极右翼真正掌权前,欧洲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践行者们还有时间挽回民意、实现布鲁塞尔不是问题而是答案的承诺。但问题是,时间还有多少?
与新加坡第四代领导核心的一面之缘,有助于了解未来新加坡政府领导人的执政风格和处事方式
特朗普的民粹路线对美国建国200多年的民主制度的冲击究竟有多大,大家众说纷纭
历史文化地理等传统要素,在科技发展打破地理限制、全球化使得人类的沟通和交往程度前所未有的当下,依然对一国的外交政策取向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在大数据的时代,共享出行公司如何采集和分析数据,这些数据又如何给公司创造价值,Uber前首席经济学家李斯特分享了他的发现
时代、人口构成、公共议题的变化消长,潜移默化地对美国主流政党的传统政纲提出了挑战,如何因应成为一个长期的话题
在桑德尔看来,也是当下民粹泛滥的最核心因素,就是精英治国带来的傲慢(hubris)以及对应的新自由主义-技术主导的治理模式
自1990年智利结束皮诺切特军政府独裁统治以来,迄今经历了11位外长——四位是政治学博士,一位经济学博士。如此高配是为何?
学会与竞争对手共存,而不是一味死磕,似乎也提供了竞争环境下的另一种思路
一旦贸易战打成消耗战(attrition war),夹在中间的外企必然要寻求出路,无疑加快产业链重新布局的必要性。这才是中国经济最令人担心的
只要美国经济不出现剧烈下行,贸易战的战火只会减弱,绝不会熄灭。未来美国会动用除关税之外包括投资设限、收紧两国在关键技术乃至高等教育合作的方式处理跟中国的竞合关系
米尔斯海默始终如一看空自由主义,认为枉顾身份政治和个体区别的自由主义不过是黄粱一梦,国际秩序最终还是无政府主义,国家唯有回归自我方可自保
除了牛津传统的导师制外,学院几乎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各个领域专家举行讲座和讨论。话题之多,只能感概自己知识面的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