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准备泡沫破裂

2013年07月26日 13:12 来源于 《财新周刊》
如果房地产泡沫破裂,中国经济可能暂时受挫,但总的生产力却会提高。随后的收入增加也会带来更可持续的经济繁荣
谢国忠

财新网“名家/新秀”专栏作家。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

1987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1990年加入世界银行,担任经济分析员。1995年,加入新加坡Macquarie Bank,任企业财务部的联席董事。1997年加入摩根士丹利,任亚太区经济学家,2006年9月辞去该职务。

现任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财新≪新世纪≫特约经济学家。

金融风险可被抑制

  传染效应是金融危机的最可怕之处。当某个产品或机构破产,投资者或储户会竞相退出所有类似产品。滚雪球效应会导致运作良好的公司同样破产,进而摧毁整个经济体。但在中国这种风险目前还较小。

  以土地为依托的信托产品最容易崩溃,但这种崩溃对实体经济只会产生非常微弱的影响。借款公司通常只拥有一块土地,因此对实体经济的连锁效应十分有限。此类产品的投资者都是高净值人士,他们在购买产品前就已知晓存在的风险。对于经济体的最大风险在于银行体系的连锁反应。通常情况下,银行是信托贷款的优先债权人,如果数量众多的信托贷款同时破产,它们的清算后价值恐怕连优先债权人的损失都弥补不了。当某个信托产品违约,中国的金融监管者应尽快介入。使用诸如债转股这一手段就能快速抑制风险。原所有者应当被逐出,或其权利被显著稀释,投资者则应成为股东。久而久之,这会为需要一定时间的清算过程赢得时间。

  金融失败最大的影响在于地方政府收入的缩减。中国的信贷增长——以贷款或房地产收入的形式——大都进入了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支出下降,短期内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放缓,但房价下跌导致的家庭部门购买力上升,将减轻这一负面影响。地方政府支出减少带来的生产成本降低,也可能提升中国出口的竞争力。这实际上是重新平衡中国经济的必经之路。

恐慌下纾困将是大错特错

  一旦出现大量金融失败,恐慌情绪就会渗透整个经济体。对经济全面崩溃的恐惧将促使政府不加选择地援助投资者。实际上,夸大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来敦促政府用纳税人的钱进行纾困,只符合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正是这些人创造出经济泡沫,却想要套取政府资金援助。当一部分信托产品出现违约——这很可能在几个月内发生,大范围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说法一定会涌现。中央政府如果仓促援助,将是大错特错。政府应给它一些时间,整体局势就会平息。如果金融监管者能在短期内制定出应急预案,风险就将得到抑制,若金融监管者目前无法着手制定应急预案,他们也不应一看到若干金融失败就草率做出纾困决定。

  中国的下一轮增长取决于不断提升的生产力和劳动收入。改革需要大量资金,以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教育和科研。如果巨量的资金都被用于解决泡沫经济的遗留问题,那么中国的未来将会陷入困境。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版面编辑:邱祺璞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