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个月可能会发生一些诸如信托产品违约这样的金融事故。但它们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限。随着土地泡沫的收缩,由此导致的生产成本和价格下调可以通过促进出口和消费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伴随一些金融事故的发生,恐慌感或将蔓延。但这种影响将是短暂的。中国的土地泡沫基本上已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金融现象。负面影响将只存在于一个规模较小,但是极具话语权的人群中。要最大程度地减少房市泡沫破灭带来的恐慌,中央政府应马上着手制定应急预案,让信托产品、房地产开发商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有序退出。
政府可能犯的最大错误就是在民众恐慌时期,用纳税人的钱去救助失败的金融产品或机构。这将导致政府财政负担加重,进而妨碍其为即将到来的改革提供资金。这些改革肩负着重新恢复中国经济平衡和启动新增长周期的重任。若中国摆脱泡沫经济,重启改革开放,那么其前景将异常光明。
土地泡沫开始收缩
中国在过去的十年间经历了土地价格的飞速上涨。这一部分可以归结于中国加入WTO带来的收入和生产力增长,但是大部分上涨是一种泡沫现象。虽然期间家庭收入翻了三倍,但是同期平均土地价格增长了超过30倍。不论接下来收入增加多少,都不足以解释当前如此高的土地价格。供应不足也不是理由,因为中国并不缺土地。快速的城镇化使得土地需求相对人口来说较小。可持续的土地价格应该仅为当前价格的20%-30%。
任何泡沫的产生都是由于过度的货币增长。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另外一个附加情况是其稳定的汇率。当一国经济开始腾飞,且美元疲软时,这两个条件就会同时出现。20世纪80年代的拉丁美洲和90年代的东南亚都出现过这种情况。过去十年轮到中国。美元价值在2002年触顶,之后持续下跌,同期中国经济开始起步。中国加入WTO吸引了大量国外直接投资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这些条件让中国在十年间广义货币供应量年均增长19%,同时汇率持续上升。1994年以前,虽然中国经历了快速的货币总量增长,但货币处于贬值状态。
中国的土地泡沫收缩的原因与其他地区如出一辙。首先,加入WTO后带来的井喷式生产力增长正在消失。中国的出口正在面对一个饱和的全球市场。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必须来自于提高附加值,而不是单纯数量上的扩张;其次,美元正在强势回归。这两个因素将造成货币增长迅速放缓。中国的广义货币增长率在2014年很有可能会不足10%,为之前十年平均水平的一半。土地泡沫需要越来越多的货币来支持。货币供应放缓必将导致泡沫破裂。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