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从财政金融谈赫德——画说金融史(26)

2013年11月07日 16:11 来源于 财新网
一个制度的变革,首先要有新观念在体制内潮水般的涌动,其次要有实干的官员。大清不存在这些条件,赫德也就不可能在中国现代财金史上留下显著烙印
李弘
李弘,资深投行人士,英国剑桥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师从大英帝国史与全球史名家。工作经历包括务农做工,职业生涯主要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领域。喜爱收藏与写作,曾出版《图说金融史》《京华遗韵》等。
 

  【坐而论道】(财新专栏作家 李弘)在十九世纪末以前,大清政府对西方财政金融世界的理解,离不开一位英国绅士的努力,他就是帝国海关总税务司罗伯特•赫德。与他比肩而站的还有许多西方人,如发明了韦氏拼音的威妥玛,美国第一个汉学教授卫三畏等,都曾向国人传播过政治经济学知识。但赫德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是大清的二品大员,是“体制内”之人,和当权高官能直接说得上话。一些历史学者认为由于他们的介绍,大清末年朝廷对西方经济金融知之甚多,在1901年之后的“新政时期”做出甚多改革举措。我在剑桥学习时有一位教授就强调要对赫德的努力和大清的经济政策给予更多肯定。那么,在财政金融知识上,赫德到底为中国人传播过什么呢?在十九世纪中西金融汇流过程中,西方人起了什么作用?

图1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曾佳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