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宏观经济调控模式的演变

2014年01月29日 10:29 来源于 财新网
早在1989年,中国政府的内部文件已提出要降低当时的通货膨胀预期,故中国政府是最早意识到要管理预期的政府
李拉亚
财新网“名家/新秀”专栏作家。华侨大学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全职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闽江学者。1984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数量经济学硕士学位。1988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经济学博士学位。1988年3月到国家信息中心工作。1989年8月起,先后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作访问学者。1997年1月起,先后就职于美国德州议会预算局和美国德州州务卿办公室。2010年3月回国担任华侨大学全职特聘教授。

  【名家/新秀】(财新专栏作家 李拉亚)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均发生了变化。欧美国家放弃了通货膨胀目标制模式,强调了宏观审慎管理,正在探讨新宏观经济调控模式。

  2013年,中国新一届政府在宏观调控政策思路上有重大变化,围绕“增活力、稳预期、促转型”,创新宏观政策调控方式,努力提供可以预期的稳定的经济环境,以应对各种经济问题的挑战,以适应深化改革的要求。

  参照各国探讨新宏观经济调控模式的理论和经验教训,从理论上探讨和解释现在中国宏观调控的创新理念与方式和形成的新经验,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本专栏将围绕这一课题,争取每周出一篇短文,做一些理论解释和理论探讨。以下是本专栏第一篇文章,介绍中外宏观经济调控模式的演变过程。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闻静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