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转基因之争:科学还是信仰?(下)

2014年08月20日 15:16 来源于 财新网
既然转基因技术现在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粮食安全的能力,存在很大的争议,那何不“面对争议,加强研究”?
于晓华
于晓华:德国哥廷根大学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系和库郎贫困、平等与增长研究中心,发展和新兴国家农业经济学讲席教授。2001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2005年获得日本京都大学生物资源经济学硕士学位;2009年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农业、环境与区域经济学博士以及人口学博士学位。2009年4月起任教于德国哥廷根大学,担任助理教授;2014年起担任发展和新兴国家农业经济学讲席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农业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以及中国经济。
 

  【财新网】(专栏作家 于晓华)

  生态系统影响

  除了转基因食品的本身安全性,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人们的主要忧心之处。转基因农产品对生态环境的冲击是多方面的。从美国1994年在世界上第一次批准转基因农产品商业化到现在,也仅有20年时间,转基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现有的研究也非常有限。有些影响非常复杂,必须要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才能得出。

  对于转基因产品从试验室向大田推广的时候,转基因植物会通过花粉等向非转基因植物扩散污染,使得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这减少了人类的“选择价值(Optional value)”。作物的授粉方式可分为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方式。显而易见,异花传粉方式非常容易使得含有转基因的花粉漂移到非转基因作物上去,其典型作物为玉米和油菜。虽然人们普遍认为自花传粉型作物的基因漂移效果非常有限,但研究结果却有点出人意外。作为典型的自花传粉型作物的水稻,由于谷穗交叉重叠,相邻株杂交可达6%,隔株杂交可达1.8%,最远杂交距离可达25米。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邵超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