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回归司法正道

2014年10月24日 09:41 来源于 财新网
法官应该认真掂量、认真对待这一神圣职业。司法必须回归到专业化、职业化、正规化的正途上
田成有
财新网“成有论法”专栏作家。云南富源人。云南大学法学学士,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硕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曾任云南大学法学院教授、云南财经学院(云南财经大学)副院长、云南省高级法院副院长。现任云南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曾出版过《法官的人生》、《法官900句忠言》、《法官的修炼》、《守护正义》等专著。

  【财新网】(专栏作家 田成有)背景:法官,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最为典型的职业之一,但在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中国却没有独立的法官职业,司法官与行政官不分,行政长官同时兼理司法。近代以降,经过清末的官制改革,司法逐渐与行政趋向分立,法官作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才在中国大地出现。到了民国时期,经过晚清司法改革,延续了近二千多年的行政司法合一、行政控制司法的基本格局被打破,司法趋向独立。

  新中国成立以后,司法体制演进的历程被人为中断,司法的专业化、独立性不复存在,司法机构即便在名义上依然存在,也丧失了在社会、在政治运作中的权威。人民政权试图对这些相对独立的法官职业进行改造,强调司法的人民性,注重从骨干干部、积极分子、转业军人以及革命群众中选任人民审判员。进入“无法无天”的“文革”十年,取消、砸烂公检法,革命、专政代替了一切,法院受到严重冲击,法院等同于一般的行政机关,法官成为大众化的职业,人人都可以自封为法官行使对别人的审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民法院各项建设走上了正轨,司法体系也渐行恢复。法官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83年的《人民法院组织法》对法官任职提出了必须“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要求。1995年《法官法》颁布,2002年1月修订《法官法》,法官的职业标准大大提升。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司法改革的目标更多地是瞄准司法权的合理化、现代化,在人事路线上则表现为职业化、精英化。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邵超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