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新凯恩斯经济学派的三种新理论(之五)】中国的粘性预期理论

2015年02月25日 14:12 来源于 财新网
宏观审慎管理不仅要限制高杠杆倍数,也要注意预期突变。针对新常态,中国政府提出的合理区间论,很大一个意图是稳定预期,防止预期突变
李拉亚
财新网“名家/新秀”专栏作家。华侨大学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全职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闽江学者。1984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数量经济学硕士学位。1988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经济学博士学位。1988年3月到国家信息中心工作。1989年8月起,先后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作访问学者。1997年1月起,先后就职于美国德州议会预算局和美国德州州务卿办公室。2010年3月回国担任华侨大学全职特聘教授。

  【财新网】(专栏作家 李拉亚)上篇介绍的Roberts和Carroll的粘性预期理论,都把经济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人采用适应性预期,另一部分人采用专家预期。笔者在《通货膨胀机理与预期》一书中也采用类似方法(见该书第225页),把经济人分为两组。多数人采用黑箱假设(类似于Carroll的公众预期),他们的信息和预期更新较慢,预期准确性相对较低。他们的预期方法类似于适应性预期。少数人采用灰箱假设(类似于Carroll的专家预期),他们的信息和预期更新较快,预期准确性相对较高,但尚不是理性预期。与Carroll的预期传播和学习过程类似,具有黑箱假设的人会向具有灰箱假设的人学习,从而提高预期的准确性,并加快预期更新速度(见该书第227页)。“同时预期的这种学习功能也会促使灰箱假设预期的结果逐渐被大家接收,成为公众的普遍预期”(见该书第227页)。“只是,预期学习与传播也需时间,少数人正确预期成为大家的共识,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这也导致预期调整的粘性”(见《通货膨胀与不确定性》一书第53页)。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邵超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