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改革不是“剪指甲”——总理记者会观察

2015年03月15日 14:55 来源于 财新网
官员从自身利益出发,力图将改革变成“修剪花坛”或者“剪指甲”之类的形象工程。这是导致改革最后一公里难以打通的关键所在
刘胜军
财新网“胜军改革观察”专栏作家,中国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经济学博士、EMBA。2014年应邀出席总理经济形势座谈会,荣获《商业周刊(中文版)》2012年度人物、《新京报》2013中国青年经济学人。曾任世界经济论坛全球议程理事会成员、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案例研究中心副主任。代表作《下一个十年:一个青年经济学者的改革梦》等。长期关注中国经济与金融体制改革,新浪微博@刘胜军改革。

  【财新网】(专栏作家 刘胜军)在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决定的指引下,中国正在经历深刻的经济社会转型。此次转型意义之大,不亚于上世纪80年代美国摆脱滞胀、走向创新开启25年大繁荣的历程。因为伟大,所以艰难。中国当前的改革能否成为中国经济最大的红利?从总理两会记者会可以看出,2015年改革已到关键时刻。

  改革需要理念指引

  改革即制度安排的调整,这将引发利益格局的深刻改变。因此,对深水区的改革而言,一旦失去理念的指引,就很容易迷失在利益格局的游说与夹击之中。1980年,里根在就任总统的演说中就指出“政府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途经,政府本身就是问题所在”。正是这种强烈的理念,才引导里根顶住压力力推减税、解除管制等一系列改革议程。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郭艳涛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