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怎样防止融资盘雪崩?

2015年07月02日 08:05 来源于 财新网
市场急跌与融资盘平仓相互加强的恶性循环正在形成,融资盘发生雪崩式突变的风险已经很大,急需政策出手来加以制止
徐高
中银国际证券总裁助理兼首席经济学家,曾任光大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他目前还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多家主流财经媒体的专栏作家。在之前,徐高曾任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瑞银证券高级经济学家、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兼职经济学家等职。徐高拥有北京大学颁发的经济学博士学位,以及西南交通大学颁发的工学硕士、学士学位。

  【财新网】(专栏作家 徐高)A股市场在过去半个月中大幅下跌,令股市中融资盘面临很大压力。截至7月1日收盘,上证综指已经相对6月12日收盘价高点下跌了21.5%,深证成指的跌幅更是达到了24.6%。目前,市场急跌与融资盘平仓相互加强的恶性循环正在形成,融资盘发生雪崩式突变的风险已经很大,急需政策出手来加以制止。

  股市融资盘雪崩迫在眉睫

  目前,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已经差不多跌回到了今年4月上旬的水平。这意味着从4月初到6月中旬建仓的股市融资盘已经损失了所有浮盈,开始亏到了本金。以7月1日的股市收盘价计算,并结合过去股市融资盘建仓的节奏数据,笔者估算目前已经触及成本线的场内融资盘总量已达6千亿元,占到了6月12日大跌开始前沪深两市融资余额的27%。很显然,这些融资盘对市场进一步下跌的承受力有限,被强制平仓的风险很大(图1)。       令情况更加严重的是,这还只是场内融资(由券商提供资金)的估计。根据各方信息,场外融资(由银行和配资公司提供资金)的规模绝对也不小。如果非常保守的假设场外融资规模与场内相当(不少人相信场外融资规模更大),那么目前场内外触及成本线的融资总量应已突破万亿。而这万亿规模只是在短短半个月中冒出来的!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刘潇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