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结婚时,男女年龄差距越来越大吗?
第三个研究实例是和现在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穆峥合作的,考察的是,近年来男女结婚时的年龄差距到底增加了还是减少了。有的人说增加了,但实际上没这么简单。中国1949年刚刚解放的时候,还是一个农业社会、贫困社会和传统社会。当时的中国大多数婚姻都是父母安排的,属于包办婚姻。1949年的中国社会,和其他的传统社会,比如穆斯林社会,比如中东、非洲有相似性。这种传统的包办婚姻的社会有一个特征:男女年龄相差很大,有的时候差十几岁。因为父母为子女找对象,经济条件一定要好,而年龄是预测经济条件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传统社会男女结婚的年龄差距很大。后来随着自由恋爱的普及,同龄人结婚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因为自由婚姻最可能和同龄人发生,这就造成丈夫和妻子的年龄差逐年缩小。这个现象在其他社会也一样。
但是可以看到,年龄差距降低到了一定程度,到了我们改革开放的后期,就又开始增加了。我们要研究的就是为什么会增加。有几个原因,一是经济压力。但是除了经济压力,还有别的原因。我前面讲了,男女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从男性比女性的教育高很多,慢慢地男女平等,甚至女的比男的受教育程度更高。这是一个男女教育的不平等的缩小。但是中国还有一个文化并没有改变,就是女性喜欢上嫁,女的希望她的丈夫地位比较高,这种情况至今并没有改变。我们那个年代很简单,女性教育程度较低,大学学历的男的找个中专学历的女的,中专学历男的找个初中学历的女的,都能找到。可是今天不同,高学历的女性很多,她们也希望找一个比她教育程度更高、地位更高的,那大家都这样找就造成——从教育程度上来讲——高层的女的找不到比她更高的男的,低层的男的找不到比他更差的女的。
所以,中国婚姻市场出现的问题并不仅仅因为男女出生率的差别,还有更复杂的原因。我觉得中国婚姻市场不缺女性,缺的是优秀的男性,就是比优秀女性更优秀的男性。因为女性的婚配观念并没有改变,她不愿意找比自己差的,因此优秀女性可选的男性不够多。而更优秀的男性,他向下的选择有很多。
所以,婚配的问题怎么解决?方法很多,不结婚是一种解决办法,还有一个解决的方法,就是扩大夫妻的年龄差距。因为男女有同样的学位,但是男的如果工作时间长一些,他的收入可以攒得多一些,社会地位也更高一些,从而与那些有相同学位的优秀女性实现配对。因此男性推迟结婚年龄,和女性结婚时的年龄差距也就增加。
在中国,男女婚配年龄差距逆转,除了因为中国强调门当户对,女性有向上配对的婚姻文化,之前提到的经济压力也是重要的原因。经济改革造成了很多经济压力,住房市场化、房价的上升造成了很多压力。照理说,男女的教育平等应该改变向上配对的婚姻文化,可是现在男女教育平等了,女性还是希望男性更强。我现在发现,招男博士就很困难,为什么?如果他读了博士,(相对于直接就业)他的钱可能没有了,女朋友也可能没有了,老婆也可能没有了,所以他的经济压力特别大。女性就觉得我只要学习好,我可以找一个好老公。经济的压力对男女是不一样的,这也就造成了夫妻的年龄差距增大。男性觉得女性希望男性有一定经济实力,那男性的策略就是先熬两年,先把钱赚了,钱有了老婆就有了。男女婚配年龄差距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是最低的,但1995年以后,男女的婚配年龄差距就增加了,且这个趋势可能还要继续,反映了社会的一个趋势。
《知识分子》是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