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我们需要怎样的城市

2015年12月29日 09:59 来源于 财新网
中国过去20年的城市建设,大多被资本和权力左右,被以投资和GDP为重的政绩考核模式所左右,政绩指挥棒如果不转向,难言改变
唐黎明
唐黎明,和君云水泉资产管理公司合伙人。曾任安邦咨询合伙人,中国社科院博士,擅长城市战略、产业规划和公共政策研究。十余年房地产企业、规划设计院、区域规划与城市战略等多重研究经历,对中国的土地经济、城市发展模式有深度研究。主持过近百个城市战略、产业规划与公共政策研究项目。城市研究学者,多家知名财经媒体专栏作家,多家地方政府政策咨询顾问,热衷田野调查。

  【财新网】(专栏作家 唐黎明)时隔37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再度在北京召开,正如公报背景所阐述的,我国在经历了大规模扩张、快速度建设的城镇化进程以后,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城市病,水系污染、城市安全等。就是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城市发展的模式,需要适应新的形势,做出相应的改变。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公报透露出七大要点:

  一是强调城市工作要尊重城市发展的系统性和规律性。城市是一个系统工程,这意味着以后的城市工作,不仅仅是住建局、规划部门或国土部门一家的事,需要财政、产业、管理等多个部门的协作协同。而城市领域的改革,也需要多部门协同,以人口市民化为例,不仅需要进行户籍改革,还需要推进土地、财政、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多个领域的配套改革。除了系统性之外,城市的发展自有其规律,人口的流向、空间的布局、产业的选择,并不是纸上画画能够规划出来的东西,而是由市场选择规律决定。由此,未来的城市规划,是融合了经济、产业、空间、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规划,需要更加的客观科学,才能一张蓝图干到底。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邵超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