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我看美国大选(六):未来的 “特朗普主义”教父?

2016年10月17日 14:58 来源于 财新网
可以听文章啦!
是美国社会的尖锐矛盾、冲突和撕裂而不是候选人的个性和特点造成了今年大选的种种“意外”。只要这些矛盾得不到缓和,特朗普主义的提升和完善应该是可以预期的
宦国苍
博智资本董事长;曾任汇丰银行投资银行亚太区主管,花旗银行集团投资银行亚太区联席主管,巴克莱银行投资银行大中华区主管, J.P.摩根亚太区高级经济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德意志银行投资银行固定收益分析师。哈佛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硕士,丹佛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习2年后出国(肆业)。担任过卡塔尔国际金融中心董事,美国大西洋理事会高级研究员,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并且在普林斯顿大学国际问题中心,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杜鲁门国际和平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担任过访问学者。

  【财新网】(专栏作家 宦国苍)1980年代的美国政坛,曾经有一颗相当耀眼的政治彗星划过华盛顿的上空:科罗拉多州籍的民主党参议员加里•哈特。他出身中产阶级,靠自己打拼上了耶鲁法学院,然后当律师,再成功从政,直到1987年4月宣布竞选总统。电视和平面媒体上的哈特令人眼睛一亮:年轻英俊,有理想热情,能言善辩,资历完整,而且颇接地气,仿佛肯尼迪再世。几周后,一桩婚外情的披露迫使他退出竞选,从此远离政坛。

  问题出在哪里?美国选民不接受有婚外情的政治家或总统?那么肯尼迪呢?谁都知道此君为花花太岁,但却人气极旺,完全不影响他的政绩。换句话说,至少在1960年代,美国公众和媒体没有太关注政治家们的私生活。哈特的主要问题在于他拼命抵赖,对媒体和公众撒谎。这场性“加上”撒谎(sex “plus” lies)的微电影彻底改变了美国政治文化:从哈特事件开始,美国媒体和公众对政治家们的私生活关注度大大提高。个人操守也成为选举和评判政府官员的重要标准之一,以至几年以后,哈特的耶鲁校友比尔•克林顿面对美国公众和特别检察官时必须“狡猾地”用“法律语言”来定义“性”,以求避免因为撒谎而被弹劾。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李丽莎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