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货币基金三辩(1):货币基金是否推高了融资成本

2017年09月06日 10:50 来源于 财新网
可以听文章啦!
实证研究表明,伴随中国利率市场化而发展的货币基金并没有带来社会融资成本的上升,也没有从根本上影响银行的增长模式
陈龙
罗汉堂秘书长和湖畔大学教授、执行教育长,阿里巴巴研究理事会学术委员会主席,并兼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科技高级顾问。此前他担任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中国人民银行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互联网证券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协会副主席等职务。陈龙教授在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获得终身教职,回国后曾任长江商学院副院长,创建工商管理博士项目。

  【财新网】(专栏作家 陈龙)今年7月,余额宝规模突破1.5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货币基金,但也引发一系列的热议。争议的焦点在于:余额宝这样的货币基金有没有推高融资成本?其代表的是金融体系的进步,还是监管套利?货币基金的风险有多大?监管应该如何平衡创新的益处和风险?这些争议不仅针对货币基金,而且适用于大多数金融创新,因此从实证研究出发,对这些问题作一番剖析和澄清,十分必要。

  争议中的观点,在形成结论之前,需要尽量通过科学的验证。分析中外货币基金发展的逻辑、历史和实证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货币基金蓬勃发展的4年间,银行业的整体规模、增长趋势都没有改变,社会融资成本没有上升;作为货币基金的一部分,余额宝是市场利率的跟随者而非发动者。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是更丰富、更有活力的金融体系。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刘明晖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