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A股爆雷,谁来为“韭菜”们买单

2019年01月31日 19:12 来源于 财新网
可以听文章啦!
监管要如何问责?谁来为“韭菜”们买单?相关主体可能承担哪些行政、民事、刑事责任?
近三日,数百家上市公司排着队发布业绩预亏公告,单纯的盈亏“变脸”都已经吸引不了眼球,很多公众号的统计口径定档在至少亏10个亿,整个资本市场“天雷滚滚”。图/视觉中国
刘思远
北京市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证券部合伙人。毕业于清华大学法学院,先后获得法学学士学位、法学硕士学位。主要执业领域为证券合规、证券诉讼。执业期间,曾办理光大证券乌龙指内幕交易、风神轮胎信息披露违法、某资管公司操纵180ETF、康芝药业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诉讼等60余件证券类案件。

  【财新网】(专栏作家 刘思远)近三日,数百家上市公司排着队发布业绩预亏公告,单纯的盈亏“变脸”都已经吸引不了眼球,很多公众号的统计口径定档在至少亏10个亿,整个资本市场“天雷滚滚”。

  无论未来如何,聚焦当下,监管要如何问责?谁来为“韭菜”们买单?我们就从业绩变脸的原因出发,分析相关主体可能承担的行政、民事、刑事责任。

承诺业绩未完成,商誉减值谁之过

  在业绩预亏的公司中,相当一部分是商誉减值惹的祸。一些资本运作频繁的上市公司,前两年通过不断收购,或提升并表业绩,或避免ST危机。这些被收购标的大多采用收益法而非资产基础法进行估值,即并非以其净资产作为定价依据,而是将未来收益折现进行估值。这种情况下,如果收购后子公司未完成评估时的预期收益,无法支撑收益法评估得出的估值,便只能面对商誉的大幅减值。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许金玲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