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张晓波:对口援助如何“战疫”,汶川告诉我们什么

2020年02月14日 09:06
中国式对口援助机制被运用在应对灾难等突发应急事件上,通过地方晋升锦标赛模式,高效调动资源实现短期救急目标,但也不可避免会产生诸如“荷兰病”或资源浪费等问题。真正改善本地经济社会的治理机制,尚待更多研究
张晓波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讲席教授、企业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国际SSCI期刊China Economic Review主编。中国企业创新创业调查(ESIEC)调查联盟团队负责人,小微经营者调查(OSOME)负责人,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共同负责人。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论文奖、浦山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获得者。

  【财新网】(专栏作家 张晓波 特约作者 徐丽鹤)2020年开年,突如其来的一场新型冠状病毒悄然来袭,从湖北省武汉市不断向外蔓延,打乱了原有世界的运行次序。

  做为疫情的中心,湖北省的医疗人员和医疗防疫等物资严重不足,亟需援助。在疫情开始的早期(2020年1月31日),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湖北省以及武汉市政府工作小组在媒体上表示,援助运行机制采用的思路是:统一需求统一调拨,物资运输和送达都需经过湖北省红十字会统一配置。但事实表明,当大量的医疗防疫和生活物资纷纷向湖北集结,该机制使众多物资库存在仓库,不能及时被送至疫区,甚至出现“寿光蔬菜被售卖”的丑闻。红十字会面临巨大压力,不能及时将捐赠分发到各个市县物资匮乏的医院和病人手中,引起了捐赠人和社会的强烈不满。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杨胜忠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