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回望民企纾困三周年

2022年02月10日 13:18
2021年作为民企纾困的第三年,作为疫情后中国经济和政策向常态化过渡的一年,民营企业的运行环境和经营状况发生了许多新变化
当前民间投资回升对于出口高景气的依赖度较高,同时受到上游原材料价格高企和总需求走弱的双重夹击,民营企业投资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仍需政策层面的支持呵护。图/IC PHOTO
钟正生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2007年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曾任职中国人民银行,从事宏观经济和金融研究;2010年后历任光大证券、国信证券宏观研究主管等职位,获得2015年新财富最佳宏观分析师;之后曾任莫尼塔研究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2020年初受邀参加克强总理企业家和经济专家座谈会,对政府工作报告建言献策。

  2018年11月,在民营企业信心陷入低谷、民企债务违约频发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开启了多措并举纾困民企的政策组合。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民企纾困政策又进一步强化。2021年作为民企纾困的第三年,作为疫情后中国经济和政策向常态化过渡的一年,民营企业的运行环境和经营状况发生了许多新变化。本文集中梳理2021年民营企业在融资、经营、发展等方面的状态,分析民营企业面对的痛点与难点。

一、民企信贷融资环境显著改善

  2021年信贷政策对于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减:一是,继续利用两项直达工具,从2020年6月推出截至2021年11月末,通过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工具,提供了189亿元激励资金,直接带动地方法人银行对2万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通过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提供3175亿元低成本资金,直接带动地方法人银行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8794亿元。二是,9月新增3000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增加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三是,《政府工作报告》继续划定硬性指标,要求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2020年为40%、2019年为30%),并连续第二年强调提高制造业贷款比重。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许金玲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