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基建为何不及预期

2022年08月24日 14:32
5、6月份,今年专项债发行刚刚经过一轮高峰,然而从7月份经济数据来看,基建投资并未大幅升温
2022年7月25日,广西柳州,施工人员在宜阳大桥上组装风雨桥。图:视觉中国
靳毅
靳毅,国海证券研究所固定收益研究团队负责人。曾任国海证券资产管理分公司固定收益总部同业投资部总经理,申万宏源证券资产管理事业部固定收益总部产品总监等职。北大金融家俱乐部理事,固定收益领域大型NGO"固收汇"创始人。

  5、6月份,今年专项债发行刚刚经过一轮高峰。然而从7月份经济数据来看,基建投资并未大幅升温,累计投资增速仅从6月份的9.25%上行至7月份的9.58%。如果对比单月投资增速,7月甚至较6月略有下行,不及市场预期。发了这么多专项债,为什么基建投资增速并未出现明显上行?我们认为,其中涉及三个原因:

  (1)5、6月发行专项债,截至7月底仍有6439亿元尚未下拨。根据2016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预算管理办法》,“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还本付息、发行费用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所以通过月度政府性基金支出数据,我们可以一窥专项债下拨节奏。从单月数据上来看,剔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安排的支出”项目,剩余政府性基金支出项目(包含专项债支出及各类建设基金支出),6月份下拨7837亿元、7月份下拨4754亿元。7月支出环比6月份反而有所下降,可能是7月基建投资增速并未上行的原因之一。而从集合数据上来看,5-7月新增专项债共发行20560亿元,同期专项债及各类建设基金支出15626亿元。由于各类建设基金(铁路建设基金、民航发展基金等)没有细分的月度支出数据,但可估算月度收入数据。假设各类建设基金以收定支、月度收入等于月度支出的话,那么剔除该项目支出后,估算5-7月专项债支出为14121亿元,意味着截止7月底仍有6439亿元资金尚未下拨。

  (2)从资金下拨到全部形成实物工作量,需要半年到一年时间。虽然国常会提出专项债资金“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但此处的“基本使用完毕”,大概率指的是资金下拨到项目单位,而非全部形成实物工作量、即进入基建投资数据。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从基建资金下拨到全部形成投资,短则半年、长则多达一年。例如,根据河南省办公厅5月18日印发的《关于建立专项债券使用管理三项制度的通知》,要求“专项债券要于发行后10个月内基本支出完毕”;另有山西省财政厅要求,“对超12个月未支出完毕的项目收回资金调整使用”。所以总的来看,今年5、6月份发行的专项债,对应着今年下半年乃至明年初的基建投资量。不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全部转化为投资数据。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王影

视听推荐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