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国内外治理通货紧缩的经验教训

2015年11月09日 13:51 来源于 财新网
如何在加大投资的同时又消化产能过剩,成为中国经济当前的突出矛盾。怎样选择适合的投资领域和投资方向,是定向刺激政策面临的重要问题
李拉亚
财新网“名家/新秀”专栏作家。华侨大学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全职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闽江学者。1984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数量经济学硕士学位。1988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经济学博士学位。1988年3月到国家信息中心工作。1989年8月起,先后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作访问学者。1997年1月起,先后就职于美国德州议会预算局和美国德州州务卿办公室。2010年3月回国担任华侨大学全职特聘教授。

  【财新网】(专栏作家 李拉亚)日本1990年代来的通货紧缩,美国2008年来的通货紧缩,均起因于房地产泡沫破灭和由此带来的金融恐慌。美日两国治理通货紧缩采取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可以防止金融危机恶化,但不能将货币自动转化为投资。日本政府和美国政府因此而产生的债务负担已经很重,难以继续扩大政府支出规模。政府投资不足,是这两国经济增长乏力的重要原因。

  日本在1990年代初期房地产泡沫破灭后,经济陷入通货紧缩。日本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可是经济一直不见起色,被形容为失去的20年。安倍政府上台后,采取了超级量化宽松政策,经济有所起色,股市上涨不少,但仍未摆脱通货紧缩。其中一个原因,是日本劳动力缺少。安倍政府寄希望于家庭妇女参加工作,作用并不明显。因此,日本需要劳动力市场改革【Saiki(2013)】。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刘潇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