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建造电子对撞机,可能是最好的产业政策

2016年09月29日 16:17 来源于 财新网
可以听文章啦!
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于重大基础科学项目的投入是一项很好的产业政策,即使它本身并不立竿见影地带来诺奖和商业收入,但它产生的对于产业链的带动和相关人力资本的训练会在长期大大推动生产力的提高
包特
包特,2006年获复旦大学经济学学士,2007年获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硕士,2012年获阿姆斯特丹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研究兴趣为实验经济学,行为金融,合约理论和房地产经济学。研究论文发表于Economic Journal,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等国际期刊,和《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等国内期刊。曾获Emerald出版集团年度“杰出图书章节贡献奖”和钱学森城市学金奖提名奖。

  【财新网】(专栏作家 包特)最近在科学界和经济学界有两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一个是“中国应不应该建造(大型)电子对撞机”,一个是“中国需不需要产业政策”或者“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产业政策”。作为同时关心科技和经济的人,我觉得这两个话题可以联系起来,而且我个人想给出的一个答案就是“建造电子对撞机”这样的大型基础科研投入,恰恰可以作为中国未来最好的产业政策方向。

  以我的了解,反对建造电子对撞机的理由大概主要有两个,一是电子对撞机需要高昂的投入,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把钱投入到扶贫等项目可能更好;二是以产生诺贝尔奖这样的科研成果来说,物理学不需要花这么多的钱但也有潜力的领域很多,建造电子对撞机并不是产生前沿研究成果的必要条件;而且中国相关的人才储备可能并不能跟上使用电子对撞机的需要,建成对撞机也不是产生重大成果或者诺奖的充分条件。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陈华懿子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