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消费金融为什么抢“场景”

2016年12月08日 16:38 来源于 财新网
可以听文章啦!
场景成为个人消费金融服务一种重要的市场切入方式及风险管理模式,却无法真正替代消费金融的风控软肋
陈红梅
北京市青联委员。毕业于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博士期间曾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任数据分析师及该公司和院校合作项目负责人。博士毕业后在佐治亚理工大学担任研究员。于2009年加入中国光大银行,先后担任信用卡中心风险管理部处长、总行授信管理部资产组合处处长。2014年陈红梅加入人人友信集团,任集团下人人贷及友信两家公司的首席风险官、友信总裁。从2015年起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业界导师、互联网金融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及金融大数据研究室主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专家等。

  【财新网】(专栏作家 陈红梅)随着个人消费金融概念的火爆,各类金融机构和平台对于消费场景的争夺越发激烈。什么是场景?消费金融为何如此重视场景?场景能否真正解决消费金融的风控问题?目前对场景金融的理解存在诸多误区,需要厘清。

  什么是场景

  用直白的语言来解释,就是将客户的借款事实放在一个特定的交易背景当中,由此,金融机构或平台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客户借款的资金用途与需求额度,有些场景本身也是对借款客户资质的背书。目前个人消费金融市场上最主要的场景化有教育、旅游、购物、假装、租房、医美等。以针对学员培训而提供的“培训贷”为例,首先,能够进入到这个消费场景的借款人已满足了一定门槛要求。培训学校为了保证通过率、就业率指标,一般需要参训学员在学历、年龄、教育程度或专业等方面满足规定的条件。其次,消费场景反映出借款人的收入或还款能力。有部分就业导向的培训学校会为学员推荐工作,保证了参训学员在未来可获得相对稳定的收入,往期学员的就业情况和收入水平都能够成为“培训贷”场景下对借款人收入能力的判断依据。最后,该场景内的借款用途明确,资金流向一般能够得到控制。参训学员的贷款目的是缴纳培训学费,学费金额明确,借款人所需要的授信额度容易确定;授信资金可由金融机构或平台定向支付给培训学校,有效规避了借款人对授信资金的挪用。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凌华薇 | 版面编辑:张柘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