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为什么我们用不上价廉质优的仿制药

2018年07月06日 15:23 来源于 财新网
可以听文章啦!
在一个核心竞争手段是回扣和返利而非质量的畸形市场上,面临盈利甚至生存压力的药企,何来动力生产高质量仿制药?自然的结果,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
朱恒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国家财政部、人社部等多部委医改咨询专家。具有8年国企改革研究经验,10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跟踪研究,带队调研全国21个省市数百个地区,形成政策设计、分析、评估报告逾百万字。研究方向主要为:产业组织理论、卫生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等。近年来主要研究公立医院改革、医疗保障制度、医疗服务模式创新、药品流通和定价体制等。

  【财新网】(专栏作家 朱恒鹏)这两天,有关《我不是药神》的讨论霸占了我的朋友圈。大家既感慨又疑惑:隔壁的印度兄弟都生产出了平价有效的仿制药,国内这么多药企为何一直原地踏步?分析文章有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国内医药市场集中度低,药企“多、小、散、乱”,制造工艺不行;再加上国内药企做仿制药审批周期长、缺乏评审标准等制度性原因,优质价廉的仿制药自然难觅踪影。

  这些观点乍看很有道理,深究起来均似是而非。对于仿制药来说,长达60多年的仿制历史,生产出获得美国FDA认证的高质量仿制药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儿。家电、轿车、电脑、手机等产品的仿制历史不过30多年,产品质量已经和发达国家同类产品相媲美甚至有所超越,小分子化学药(目前绝大多数口服药)的技术含量和生产工艺并不比这些机电产品复杂,国内药品研发、生产和监管的政策环境也不差于这些产品的政策环境。更何况,就制药的工业基础而言,我们并不比印度差,起步也不比印度晚。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吴秋晗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