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林采宜
著名人文学者、经济学家,现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研究院副院长,复旦大学兼职教授。

专栏文章列表
劳动人口减少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
2023年09月07日 14:16

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是所有经济体无法避免的客观规律。中国目前的人口结构决定了未来经济增速下降的趋势不可避免

稳定房地产同时如何保护购房人
2023年07月06日 10:25

不仅要全面完善中国预付款监管体系,逐步提高现房销售比例,而且要适时改革银行按揭贷款的追偿权模式

民企发展和地方财政及居民收入的相关性
2023年06月13日 15:34

民营企业的发展规模和地方政府财政自给率及当地居民收入水平成显著的正相关。民营企业越是发达,地方经济越是繁荣

中国居民消费地图
2023年05月04日 16:52

一部分人因为收入低,没钱消费,另一部分人因为对未来保障的悲观预期,增加储蓄,这是目前消费低迷的主要原因

中国养老金的缺口究竟有多大
2023年04月12日 14:25

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养老金替代率不低于70%方可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目前中国城镇职工养老金的平均替代率为43.6%

中国出口数据的表象和真相
2023年03月01日 10:26

即便发达国家出于产业链安全考量从而将部分低端制造业订单转移至东盟,目前东盟在上游原材料端仍依赖于中国进口,实质上是转口贸易和产业链再分工

老龄化宿命下的地域差距
2023年01月11日 11:14

年轻人口既是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同时也是消费力,人口老龄化必然从供求两端导致经济增速下行

中国一线城市房价会大幅下调吗
2022年12月09日 10:34

自2014年以来,中国劳动力人口和育龄人口增长都出现拐点、进入下降通道,货币和信贷供应也相应收紧,一线城市的高房价是否可持续成为市场共同担心的问题

全球各主要国家的通胀程度及其成因
2022年11月28日 13:08

货币洪水叠加俄乌冲突推升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由此引发全球性通货膨胀;疫情防控限制居民服务消费、导致内需下降是中国CPI环比低位徘徊的主要原因

俄乌冲突是否会引发全球粮食危机
2022年10月20日 11:37

目前国际农作物价格的上涨并非缘于供不应求,而是缘于部分国家的进出口政策及市场对资源紧缺的心理预期

通胀时代,哪种资产风险最大
2022年09月16日 10:41

印钞机飞转的时代,现金将成为相对贬值风险最大的资产

抄底“俄概股”的机遇和风险
2022年07月29日 16:05

从趋势来看,抄底“俄概股”最大的风险来自于俄乌冲突的变局和欧美制裁政策的演变

后疫情时代,风险投资资金往哪流
2022年07月12日 13:31

2022年大部分行业股权投资额与项目数量同比均有所回落,但工业制造板块的投资活跃度韧性较强

林采宜:中国房地产企业的“债务地图”
2022年05月09日 19:33

从总负债水平看,绿地控股的资产负债率最高,超过80%(剔除预收款),其次是金茂、首开股份和碧桂园,都在74%以上

林采宜:中国居民的债务压力有多大
2022年03月22日 17:11

2010年至2021年,中国居民信贷规模从1.27万亿元攀升至8.26万亿元。其中,居民中长期消费贷款规模累计增长595%,对整体居民债务规模的增长贡献达76.5%。个人住房贷款是中长期消费贷款的主体,在中长期消费贷款中占比长期在80%以上

林采宜:哪些行业风口值得关注
2022年03月21日 16:32

中国高端消费群体呈年轻化趋势,颜值消费和健康消费是热门风口。空巢老人和独居人口的增加催生“猫经济”等宠物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户均人口减少和生活节奏加快的背景下,“懒人经济”是大众消费的风口

林采宜:油价上涨将带来什么?
2022年03月07日 11:56

需求前景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未来油价高位震荡的概率较大。油价高企必然对全球通胀具有推升作用。只要不涉及被制裁等政治因素,相关油气资源企业未来的收益增长预期稳定,具备投资价值

林采宜:从全球粮油供需结构看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2022年01月26日 11:03

中国在口粮方面基本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大豆不是芯片,不存在被贸易对手方“卡脖子”的安全问题。国际关系的变化最多影响大豆的交易成本,而不会影响大豆的进口供给

林采宜:各地社保缺口究竟有多大
2022年01月05日 17:03

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已成为普遍现象。未来的养老金支出缺口靠“劫富济贫”的调剂制度很难持续,养老保险对财政补贴的依赖将日益严重

各地政府应该如何降低债务风险
2021年12月22日 15:44

从高债务省份的经济增长模式和产业结构来看,增收的空间不大,节支是减轻债务压力的主要出路。缩减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减少盲目的基建扩张、提高基建交通的资金使用效率是缓解债务风险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