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是所有经济体无法避免的客观规律。中国目前的人口结构决定了未来经济增速下降的趋势不可避免
不仅要全面完善中国预付款监管体系,逐步提高现房销售比例,而且要适时改革银行按揭贷款的追偿权模式
民营企业的发展规模和地方政府财政自给率及当地居民收入水平成显著的正相关。民营企业越是发达,地方经济越是繁荣
一部分人因为收入低,没钱消费,另一部分人因为对未来保障的悲观预期,增加储蓄,这是目前消费低迷的主要原因
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养老金替代率不低于70%方可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目前中国城镇职工养老金的平均替代率为43.6%
即便发达国家出于产业链安全考量从而将部分低端制造业订单转移至东盟,目前东盟在上游原材料端仍依赖于中国进口,实质上是转口贸易和产业链再分工
年轻人口既是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同时也是消费力,人口老龄化必然从供求两端导致经济增速下行
自2014年以来,中国劳动力人口和育龄人口增长都出现拐点、进入下降通道,货币和信贷供应也相应收紧,一线城市的高房价是否可持续成为市场共同担心的问题
货币洪水叠加俄乌冲突推升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由此引发全球性通货膨胀;疫情防控限制居民服务消费、导致内需下降是中国CPI环比低位徘徊的主要原因
目前国际农作物价格的上涨并非缘于供不应求,而是缘于部分国家的进出口政策及市场对资源紧缺的心理预期
印钞机飞转的时代,现金将成为相对贬值风险最大的资产
从趋势来看,抄底“俄概股”最大的风险来自于俄乌冲突的变局和欧美制裁政策的演变
2022年大部分行业股权投资额与项目数量同比均有所回落,但工业制造板块的投资活跃度韧性较强
从总负债水平看,绿地控股的资产负债率最高,超过80%(剔除预收款),其次是金茂、首开股份和碧桂园,都在74%以上
2010年至2021年,中国居民信贷规模从1.27万亿元攀升至8.26万亿元。其中,居民中长期消费贷款规模累计增长595%,对整体居民债务规模的增长贡献达76.5%。个人住房贷款是中长期消费贷款的主体,在中长期消费贷款中占比长期在80%以上
中国高端消费群体呈年轻化趋势,颜值消费和健康消费是热门风口。空巢老人和独居人口的增加催生“猫经济”等宠物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户均人口减少和生活节奏加快的背景下,“懒人经济”是大众消费的风口
需求前景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未来油价高位震荡的概率较大。油价高企必然对全球通胀具有推升作用。只要不涉及被制裁等政治因素,相关油气资源企业未来的收益增长预期稳定,具备投资价值
中国在口粮方面基本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大豆不是芯片,不存在被贸易对手方“卡脖子”的安全问题。国际关系的变化最多影响大豆的交易成本,而不会影响大豆的进口供给
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已成为普遍现象。未来的养老金支出缺口靠“劫富济贫”的调剂制度很难持续,养老保险对财政补贴的依赖将日益严重
从高债务省份的经济增长模式和产业结构来看,增收的空间不大,节支是减轻债务压力的主要出路。缩减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减少盲目的基建扩张、提高基建交通的资金使用效率是缓解债务风险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