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科控股首席经济学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曾任诺亚控股首席经济学家、集团研究部总经理,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领域为全球宏观经济,资产配置、投资策略和行为金融。
由于货币政策的目标,包括汇率政策,是为了减少经济周期的波动性,因此与美元挂钩仍是对香港最合适的安排
“灰犀牛”一旦变成“白天鹅”,就要整个社会来承担巨大的代价
认识世界远比想象的要难!我们今天面临的许多困境,比如大通胀,比如国家之间的矛盾,可能要过20年甚至50年,我们可能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
银行与金融危机的本质在于存款人与投资人的Run,可译为“挤兑”或“润”
宏观对冲基金界的大佬,外号“老虎”的Julia Robertson去世。当年他退出市场,以另一种方式参与资本市场,即鼓励当年老虎基金的基金经理自立门户,他改为天使投资人,结果大获成功
很多人认为,中国大学应该多一些懂实战的教授,让教授多一些职业技能,但这是对商学院教育最常见的误解
无论哪种原因,一旦在过去多年出现比较多,就比较容易变成一种“炒股技巧”或者叫“传统智慧”。一旦很多人相信这种说法,就很有可能出现“自我实现的预言”
过于严格的防疫政策会导致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原材料、海运价格将对低增加值企业带来巨大压力;社会层面放缓对中低端产业的出清,为企业争取时间
对美股投资者来说,可怕的不是加息,而是衰退。美联储温柔出招,同样既期待通胀快速回落,又担忧衰退提前到来
中美利差倒挂在即,这引发了投资者对于资本外流的担忧。但我们认为倒挂并非股市下跌的信号
预计美国住宅房地产近期会有所降温,但整体的热潮大概率在未来几年持续
在美债被抛售、收益率出现倒挂的同时,美股却创下紧缩周期开启阶段的史上最佳,如果美联储的收水会比过去都更快带来经济衰退,市场对于利率敏感的投资重新定价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今年对中资美元债,恐怕难言是扭转局势的一年,无论从回报、发行量、潜在风险来看,市场情绪都还没有出现回暖
确诊人数预测模型和证券投资组合模型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他们之间却有一个至关重要但鲜为人知的相似点,那就是对参数的高度敏感性
全球未来的经济增长高度依赖于俄乌冲突的和平解决,中国疫情控制政策的调整,以及各国政府以政策“微调”经济的能力
相比其他市场,香港SPAC上市制度对投资者的保护性更强,这可能是日后香港SPAC市场具备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市场在一夜间转变靠的是政策不确定性的下降,“协同发力抵万金”,但仅有这些还不够
不要让情绪主导数据解读,未来的节奏还不好说,但对复苏视而不见是没有必要的
每一次股市大跌,都伴随着各式各样的原因,各有各的不幸,但最深层的逻辑都是一样的,市场发生了“流动性危机”
像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等这一类军事行动对股市、黄金、石油、美国国债、美元等各类资产的冲击,恐怕连1天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