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新秀】(财新专栏作家 俞建拖)这篇文章本来是安排在系列文章的稍后位置,恰逢前两天周其仁教授提出“大词汇严重妨碍社会进步”的观点,加上对去年张维迎教授、孙立平教授关于“语言腐败(溃败)”讨论引起的一些思考,决定还是趁热打铁,把这个问题挖掘一下。
大词汇的实质
周其仁教授用了“大词汇”这个表述,这些词汇通常包括了各类“主义”、“特色”、“道路”,等等。其实这类词不仅看起来“宏大”,而且往往也和“崇高”、“邪恶”、“先进”、“落后”等价值评判和道德判断联系在一起,于是就变得意识形态化。因为宏大,所以里面的东西包罗万象。因为包含价值和道德判断,所以这类词汇不是看上去法相庄严,就是令人望而生畏。结果呢,就是这类词汇一方面复杂无比,另一方面就是让人敬而远之,成了外面涂满油彩、画着禁忌符号的黑箱子,绝大部分的普通人难以窥测,也不可以触摸。久而久之,只有极少数有话语权的人才可能使用这些词汇。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