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境外上市公司收购中的博弈对手

2013年11月29日 07:56 来源于 财新网
在收购境外上市公司时,中国公司往往会面对多重博弈对手,应深入分析目标公司管理层和其他各类公司内外股东的利益点、习性和风格,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李俊杰
财新网“并购与企业竞争力”专栏作家。李俊杰博士1987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1994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和法学博士。在攻读经济学博士期间,师承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肯尼斯•阿罗(Kenneth Arrow)教授。1994年后,李俊杰博士在美国纽约、香港等地多年从事投资、兼并收购和证券等方面的法律工作,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金融科技、医疗健康、教育、能源等行业和领域拥有丰富经验。李博士于2010年回国,现为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并购与投资研究所副所长。李俊杰博士著有《中国企业跨境并购》一书。

  【名家/新秀】(财新专栏作家 李俊杰)在任何博弈中,最基本的任务是认清博弈对手。在收购境外上市公司时,中国公司往往会面对多重博弈对手,从而大大增加博弈的复杂性。

   收购境外上市公司时,中国公司首先要面对的一般是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和董事会,他们的态度在多数情况下将决定交易的成败。他们一般最了解公司,对公司的经营和发展也有自己的战略和计划。另一方面,如果公司在战略、经营或管理上存在问题(这是收购的一种常见的驱动因素),管理层则往往是问题的根源,收购的协同效应要来自对管理层的更换;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收购所带来的溢价可以使包括管理层、董事在内的公司股东受益,但如果收购威胁到管理层的职位及其所带来的权力和利益,他们往往会反对。中国公司在收购海外上市公司时,往往会承诺保持现有管理层,双汇对美国公司史密斯菲尔德的收购、吉利对瑞典公司沃尔沃的收购都是如此;这一方面有助于化解管理层的抵触,减低东道国各界对收购的疑虑,另一方面也放弃了通过调整管理层而改进公司经营管理的机会。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王永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