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熔断机制与“权威人士”

2016年01月05日 10:26 来源于 财新网
对改革的期望越大,短期要付出的也就越多,而波动性是改革者必须直面的成本之一
洪灏

洪灏,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策略师。CFA。

曾历任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全球策略师和执行董事(北京),花旗集团全球市场策略师(纽约),摩根士丹利亚太地区股票分析师(悉尼)以及BMC中国研究董事总经理(纽约)。

从事投资分析十数年,以全球视角,量化分析投资逻辑。

  【财新网】(专栏作家 洪灏)熔断机制是市场下跌的加速器,而非触发点。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美股暴跌触发了熔断机制。当年的一项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研究表明,熔断机制不应该被用来作为平抑市场波动的工具。相反,它应该只在危机期间触发。显然,中国的5%/7%的熔断临界点相对于中国市场巨幅的波动性过于狭窄。如此狭窄的临界点具有“磁石效应”,使市场价格更快地向临界点倾斜,同时诱发踩踏,消耗市场的交易流动性。

  周一《人民日报》权威人士的社论表现了坚定的改革决心,同时把当下的情况与1998年相类比。那一年是中国排除万难推动结构性改革的一年。人民币贬值加速可以被亚洲邻国误读为货币战争,并使所有的竞争性贬值的参与者贸易条件恶化。改革总是伴随着成本。对改革的期望越大,短期要付出的也就越多。而波动性是改革者必须直面的成本之一。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王丽琨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