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高考工厂”得与失

2016年06月07日 10:21 来源于 财新网
既然高校招生以高考成绩为唯一标准,“超级中学”就将学生和教师的目标放在高考试卷上,将学习的内容标准化,以题海战术重复性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抹平智商带来的差异
聂日明
聂日明,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先后获浙江大学学士、复旦大学MBA。主要关注中国经济中的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城市化和社保,兼及晚清和近代史。

  【财新网】(专栏作家 聂日明)一年一度的高考今日开启,相信安徽毛坦厂中学、河北衡水二中这类“高考工厂”会一如既往地交出满意的答卷。这两所中学是中国应试教育的典型代表,每天除了吃饭和短暂的午休,每个学生有16个小时以上在看书学习,就算是站在操场上,手中也都拿着书本在诵读,每时每刻可谓争分夺秒。他们不能用手机、不能上网,学校采用的是准军事化的管理。严酷的纪律和压力,一度造成了学生跳楼多发。

  它们并不孤独。准军事化管理、应试教育导向的高中在全国广泛存在,例如辽宁省东港一中,在校生一度高达5000人。这些学校互相取经、交替强化应试模式,成为普通高中批量制造大学生(尤其是一本、二本)的经典模式。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邱祺璞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