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韦帕芗还是李嘉图:如何看待“技术性失业”

2017年05月19日 14:51 来源于 财新网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技术性失业”将会是一种难以避免的趋势,但这一趋势只是社会进步所必须要经历的阵痛,它本身并不值得害怕。只要各方应对得当,技术的进步带来的福利一定会惠及到各个社会阶层
陈永伟
《比较》研究部主管,北京大学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和主任助理。经济学博士、博士后,研究领域为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和法律经济学,曾在中英文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财新网】(专栏作家 陈永伟)传说在古罗马的韦帕芗(Vespasian)皇帝时期,有一次为运送一根石柱到正在修建中的神庙而需要动用大量劳力。这时,有一位发明家求见皇帝,并建议他用自己新发明的机器运输石柱。尽管这个新机器可以大幅减少运输石柱的成本,但皇帝还是果断拒绝了发明家的建议,理由很简单:如果采用了机器运输,那么那些搬运石柱的民工将会因此丢掉饭碗。

  上述轶闻可能是史上最早的关于“技术性失业”的讨论。在此后的近两千年中,或许是因为技术进步过于缓慢,或许是因为人口增长缓慢,又或许是因为统治者们多少采取了同韦帕芗皇帝类似的限制技术发展的措施,由技术导致的大规模失业并没有出现。但到了19世纪,情况却出现了变化。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欧洲各地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冰冷的机器占有了很多原本属于工人的岗位。为了夺回属于自己的工作,工人们行动了起来。在英国的莱斯特郡,一名叫卢德的工人一怒之下砸碎了一台纺纱机。这一行为很快被争相效仿,对机器积怨已久的工人纷纷自称为“卢德主义者”,并以摧毁机器表达自己的愤怒。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邱楠添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