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家门口就能看病,离我们到底有多远

2018年01月15日 09:26 来源于 财新网
可以听文章啦!
环顾世界各国,鲜有基层医疗机构以公立为主体取得成功的案例。为什么中国的好大夫不去社区工作?
朱恒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国家财政部、人社部等多部委医改咨询专家。具有8年国企改革研究经验,10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跟踪研究,带队调研全国21个省市数百个地区,形成政策设计、分析、评估报告逾百万字。研究方向主要为:产业组织理论、卫生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等。近年来主要研究公立医院改革、医疗保障制度、医疗服务模式创新、药品流通和定价体制等。

  【财新网】(专栏作家 朱恒鹏)笔者在《“医养结合”的痛点在“医”不在“养”》一文中提到,发展“医养结合”的关键,在于让老人不出社区就能获得便捷的医疗服务,基层医疗机构至关重要。事实上,“新医改”八年以来,“保基本、强基层”一直是重点工作,但买了设备、涨了工资,公卫经费哗哗流淌,基层机构却一直“不得人心”。悖论在于,在行政等级化的体系中,越强调“基层”,基层就越难发展,只能是金字塔的底端。

  自新医改以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一直是改革工作重心。具体到基层医疗机构改革,“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一、何为“保基本、强基层”?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刘明晖

视听推荐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