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专栏作家 程实 特约作者 王宇哲)“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2017年,美元指数跌幅约10%;2018年至今,美元指数继续急跌超过3%。在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良好、美联储加速加息的环境下,美元的贬值似乎成为了市场的异象。我们认为,要理解美元贬值的逻辑关键在于厘清其运行的长、短期机制。作为二战以来全球唯一真正意义上的主导国际货币,美元不仅是美国单个经济体的货币,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全球整个“封闭经济体”最主要的计价、交易和储藏手段。这种特殊性决定了美元的运行遵循“Depreciation On/Depreciation Off”的机制,即长期来看,美元绝对和相对购买力的下降是大势所趋,从中、短期来看,美元变化的内生动力分别对应于全球化进程、市场恐慌等不同周期。通过对美元指数的变动进行分解,我们发现,近50%的美元指数方差是由10年-20年的周期变动所贡献的,且与美国相对于全球的经济表现密切相关。据此我们认为,当前美元指数下跌或为序章,对应于短期“Depreciation Off ”向长期“Depreciation On”的转换,特别是宏观经济和政策因素将制约美元周期性上行。展望2018年,美元指数下行空间大于上升空间,3月将是决定趋势的关键节点。美元出现潜在的贬值态势,这利好黄金等大宗商品,而美股面临的调整或加速到来。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