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滞胀不纠结

2019年10月28日 15:50 来源于 财新网
可以听文章啦!
宏观经济政策有望进一步向“稳增长”的天平倾斜。货币政策并非加大逆周期调控的唯一手段,财政、汇率等其它政策组合值得期待
伍戈
经济学博士,研究员。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曾长期供职央行货币政策部门,并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学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得主,曾获浦山政策研究奖、刘诗白经济学奖以及“远见杯”宏观经济预测季军。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清华、复旦、人大等校兼职导师。

  【财新网】(专栏作家 伍戈 特约作者 高莉 刘舸帆 张文)近期我国GDP下探至6%的历史新低,但CPI升至3%的近六年高位。经济下行与物价高企共存的“滞胀”格局并非宏观经济的常态,其往往发生在成本冲击时期。其实,若排除猪肉因素,CPI的其他部分及PPI却大都下行。当前究竟是通胀还是通缩,各界莫衷一是。对此,宏观政策将如何抉择?

图1:“滞”与“胀”并存困扰中国经济

滞胀会持续多久?

  从“胀”的角度来看,尽管当前排除猪肉因素后我国CPI的其他部分及PPI大都下行,但包含猪价在内的整体通胀事关民生,依然是决策者最为关注的价格变量,而非排除猪价等的核心通胀及PPI。本轮猪价涨幅之大、速度之快实属历史罕见。扩大猪肉进口及冻储肉投放等边际上有助于缓解供需矛盾,但母猪存栏的持续收缩使得物价形势相当严峻。经测算,猪价上涨或将带动CPI中枢未来半年持续在3%以上水平,明年春节期间不排除破“4%”可能。

图2:通胀中枢仍将持续抬升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杨胜忠

视听推荐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