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我们为何对通胀更敏感

2019年11月07日 13:54 来源于 财新网
可以听文章啦!
面对高频率和大波幅的食品价格变化,居民的通胀预期更容易被刺激起来。简单认为本轮猪肉价格上涨一定不会造成整体通胀上行是武断的

  【财新网】(专栏作家 张涛)今年以来,受猪肉价格推动,CPI涨幅接连突破2%和3%,其中的食品价格涨幅更是在8月份和9月份连续位于10%以上;但同期CPI中非食品价格的涨幅则由年初的1.7%降至1%,PPI则已于7月份就持续处于负增长状态,目前已降至-1.2%。显而易见,目前中国的通胀形势出现明显分化,各界对于当前经济运行究竟是处于通胀,还是通缩还存在巨大争议。

  通胀问题最怕预期失控,而要避免出现预期失控,首要就是保证民众相信政府有能力遏制通胀上涨势头,并有能力有效化解通胀压力。这方面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时任美联储主席的伯南克曾于2012年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就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做过四次讲座,期间曾被质疑——“美联储向市场注入如此大规模的流动性,如何能够保持通胀预期较低?”,伯南克当时的回答是“应归功于前几任美联储主席,尤其是沃尔克,还有格林斯潘,是他们让通胀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人们对此已经习惯了,在通胀率年复一年持续较低时,人们也就越来越相信中央银行有能力保持低通胀率。尽管我们经历了油价的涨跌和金融危机,但通胀预期始终保持在美联储的目标值2%左右。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换而言之,伯南克将其任内通胀预期管理的成功所在,归结为民众对与美联储的信任。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刘潇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