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专栏作家 彭文生)疫情暴发以来,大量外资持续流入中国政府债券(CGBs)。往前看,海外投资者对CGBs的需求韧性能否持续?我们从CGBs的避险、收益以及风险分散三方面属性判断外资将趋势性增持CGBs。除了CGBs自身属性的吸引力,随着CGBs纳入全球指数、资本账户加速放开、金融改革不断深化,中国债市与全球市场也将进一步融合,进而鼓励主动和被动配资继续增持CGBs。
自疫情在全球暴发以来,海外资金流入中国政府债券累计达1161亿美元(中债登数据);今年初至今,外资流入仍保持强劲态势,累计流入377亿美元。为应对疫情引致的经济衰退,发达国家尤其美欧进行了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带来充裕的流动性流入资本市场。在以往美欧量化宽松时期,资金为了“追寻收益率”,往往大举流入新兴市场。然而,这次不一样。根据EPFR数据,目前累计流入除中国外的新兴市场股票市场的资金仅比疫情前略高;自疫情以来,除中国外的新兴市场本币计价政府利率债仍显示资金净流出。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国本币计价资产在同期内显示出较强的韧性和吸引力。换句话说,疫情期间DM(发达市场)放出来的水大多在DM内部流动,或流向中国。疫情过后,中国本币资产尤其是CGBs还能否持续吸引外资流入?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