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提升财政预算的绩效目标和指标质量

2022年04月26日 13:05
在保证数据与信息质量的前提下,绩效目标与指标质量取决于解释力。只有在“解释力比绩效指标本身重要得多”成为普遍共识的体制环境中,提升绩效目标与指标质量的相关努力才有实质意
君说财经
王雍君: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府预算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财政学会理事,中国财政学会外国财政理事,北京市财政学会理事。北京市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 2004年入选中央财经大学首批跨世纪优秀人才。自2008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2013年获聘国家审计署特约审计员和国家审计指南专家委员会委员。同年获聘国家开发银行高级财务评审专家。1995至1999年借调财政部地方预算司工作。2011年至2013年受聘财政部国际司国际金融机构在华贷款项目绩效评价专家组组长。

  当代公共支出管理(PEM)文献鉴别了理想财政成果的三个层级:总额层级的财政纪律、配置层级的有效性和运营层级的3E即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这三个层级联结越直接、越紧密,绩效目标与指标的质量越高,反之越低。

  提高绩效目标与指标质量的根本目的,归根结底在于提供具有足够解释力的相关信息,用以评估我们在PEM上付出的努力,是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促进了PEM致力达成的上述三级财政成果。当前的相关努力亟需集中到这三个层级上。这根植于“解释力比指标重要”的核心理念,该理念正是时下绩效评价与管理缺失的。如果未能提供关于“我们在PEM的根本目的上做得怎样”的足够解释力,绩效目标和指标的内在价值将会令人质疑,因而亟需把提升质量的注意力集中到“联结”上,确保绩效目标与指标尽可能明确联结理想财政成果的三个层级。如此,绩效信息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三级财政成果的解释力,以此帮助我们看清什么样的制度安排是必须的、什么样的明智行动是可行的,无论宏观预算、配置预算还是运营预算,任何国家与政府的公共预算都具有这样的三级结构。

提升绩效目标与指标质量须联结总额层级的财政纪律

  当前提升绩效目标与指标质量的第一方向应集中在总额层级的财政纪律上。因为无论对中央还是地方,总额财政纪律是公共支出管理的首要价值,且背离总额财政纪律的不良后果远甚于配置有效性和运营绩效,通常被描述为“收支矛盾突出”表征的财政可持续性风险。当一级政府缺失独立清偿其到期债务和隐性债务的能力时,就表明财政上不可持续,这意味着现行政策和预算亟需作出调整,以重新恢复和保持财政可持续性。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王永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