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社融与人民币贷款同比、环比都明显走强,金融周期指数出现反弹。结构上,政府、企业和居民的融资都出现环比高增,但居民的中长期贷款同比改善有限。央行最新公布的二季度调查问卷,显示城镇储户对未来收入信心、增加旅游支出、增加投资的指数都创下有数据以来的新低,也表明了居民部门的保守。
居民部门的信心缺失,使得流动性宽松的后劲不足,将从需求侧对企业生产的规模形成一定抑制。因此,更加需要更有力、更积极的政策来刺激经济,扭转房地产疲软的态势,重塑居民和地产企业对未来的信心。推进结构性改革,激活微观主体的需求,才是快速走出二季度增长放缓的重要支撑。进一步的城镇化政策能快速提高“新市民”占比,并大幅释放户籍额度,推动共同富裕的同时,能够立竿见影促进房地产去库存。
一、社融继续保持高增长,政府债券发行提前是核心支撑
随着生产生活复苏,流动性宽松的积极影响正在逐渐释放,专项债拉动经济平稳增长。7月11日,人民银行公布6月社融数据,社会融资规模超预期上涨,增量为5.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47万亿元。当月,社融同比增速10.8%,前值为10.5%,继续保持提升的趋势。其中,人民币贷款(投向实体经济)和政府债券是助力社融高增的主要分项,分别同比多增7409亿元、8676亿元。政府债务出现大幅高增,有效带动了社融的回升和投资的复苏。政府债券的同比增幅达115.6%、环比增幅达52.9%。因为,5月25日稳住经济大盘会议后,财政部明确,去年提前下达的专项债额度(1.65万亿元)今年5月底前发行完毕,今年新增的额度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
二、企业融资结构有所改善,居民融资需求依旧不佳
人民币贷款超季节性多增,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多,缓解了5月结构不佳的问题;居民中长期贷款大幅改善,但仍未达到2020、2021年同期水平。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8100亿元,同比多增6900亿元,前值为3900亿元。与上月对比,企(事)业单位融资总量保持较高的增长,增加22116亿元,结构问题也有所缓解。短期贷款增加6906亿元,同比多增3815亿元;票据融资增加796亿元,同比减少1951亿元,与上月同比多增5591亿元对比,有了显著改善;长期贷款增加14497亿元,同比增加6130亿元,与上月同比少增977亿元相比也出现明显好转。可见,企(事)业单位在本月的信心有了一定好转,相对5月的贷款结构有了显著改善,贷款多增的部分集中在长期贷款。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