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宽信用仍须蓄力

2022年08月13日 15:14
居民和企业信贷“加杠杆”意愿偏弱、贷款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依然存在,深层次的原因或在于信心的改善有限,意味着后续宽信用仍须蓄力
钟正生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2007年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曾任职中国人民银行,从事宏观经济和金融研究;2010年后历任光大证券、国信证券宏观研究主管等职位,获得2015年新财富最佳宏观分析师;之后曾任莫尼塔研究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2020年初受邀参加克强总理企业家和经济专家座谈会,对政府工作报告建言献策。

  7月社融增速超预期回落。新增社融的核心拖累因素在于表内宽信用再度受阻,加之企业债融资偏弱、表外票据“缩量”。不过,直接融资中政府债发行和企业股票融资较强,表外项目中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压降规模放缓,对社融构成一定支撑。在人民币贷款中,居民、企业的短期、中长期各贷款分项同比均现缩量,仅票据融资同比多增。随着经济复苏推进,实体经济的现金流状况逐步改善,信贷投放具有适度放缓的基础;且6月信贷社融猛增也对7月形成了一定透支。不过居民和企业信贷“加杠杆”意愿偏弱、贷款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依然存在,深层次的原因或在于信心的改善有限,意味着后续宽信用仍须蓄力。

一、表内宽信用再度受阻

  5月、6月强劲反弹后,7月社融同比大幅少增。2022年7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仅7561亿元,远低于市场一致预期的1.3万亿,且较去年同期低近3200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速较上月下滑0.1个百分点至10.7%,结束了连续两个月的反弹态势。从分项数据看,新增社融的拖累因素在于表内信贷、企业债融资和未贴现票据。不过,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政府债融资、股票融资等分项对社融构成一定支撑。具体地: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李东昊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