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三中全会做的两件事儿

2014年02月12日 16:12 来源于 财新网
经济深化改革,政治强化集权,有人认为两者背道而驰,其实不然
黄靖
财新网“思想漫笔”专栏作家。现任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特聘教授暨亚洲与全球化研究所所长。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曾任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所资深研究员(2004-2008),并曾任教于哈佛大学 (1992-94)、犹他州立大学(1994-2002)及斯坦福大学 (2002-04)。1998年获终身教授职。

  【名家/新秀】(财新专栏作家 黄靖)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实际做了两件事情:经济深化改革,市场 “起决定性作用”;政治强化集权,中央总揽决策。有人立即指出:两者背道而驰,因为市场经济需要分权,集权只能干预乃至压制市场经济。其实不然。

  三中全会的改革方案,关键在于三个方面的突破。

  其一,是要打破垄断。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由于制度和历史条件的制约,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造就了大批特权利益集团。他们对资源和市场的垄断,不仅成为继续发展的瓶颈,而且极大地侵蚀了社会的公平与公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对特权利益集团釜底抽薪,打破其垄断,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其二,改变生产资料的流转方式。长期以来,由于体制的改革长期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使得生产资料——土地、矿产、资本、水流、林牧——在经济中的流转成为权力寻租、特权滋生的最大黑洞。一方面国民资产被不断鲸吞,另一方面不义之财滋养着贪腐与特权;而生产资料本身的价值效率却每况愈下。因此,必须明确界定公权力在生产资料的流转中的运用范围与方式,保证流转过程的透明公正,切断特权利益的输送链,提高生产资料的价值效率。

  其三,税务改革。完善的税务制度,不仅是调控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杠杆,也是保障公正合理分配的必要措施。长期以来,以投资拉动的经济发展,使得资本在经济发展的三大要素——资本、技术、劳力——中始终占据统治地位。其结果,资本(以及房地产、能源、交通、电信等资本集中行业)在“搞活经济”中大发利市;技术在“山寨满天飞” 中长期贬值;劳力在“打造产业中心”中持续廉价。一方面使得经济发展的“结构性扭曲”愈演愈烈,另一方面将中国推向“中等收入陷阱”的边缘。税务改革,就是要充分利用税务杠杆,撬动经济发展的结构变轨,扭转分配不均所导致的公平与公正的沉沦。

  显然,这场改革是要对权力、资源和利益进行全面重新分配,进而改变公权力管理经济的模式,转变政府职能,遏制特权利益的滋生和壮大。这必将全盘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奶酪,因而必将遭受特权利益集团拼死反抗,而其长期缠绕吸附的国企、金融和中央地方各政府部门则成为其依托的“铁三角”。并且,重组经济发展结构,理顺资源配置,改造分配制度,这些举措必将引发长期积累的各种社会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再继续“摸着石头过河”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而且十分危险。改革毕竟已经不可逆转地进入了一条水深流急的大河 。

  要克服依托“铁三角”强力阻击的特权利益,确保转型期间所必需的社会稳定,习李领导层不仅要有“刮骨疗伤、壮士断腕”的决绝,更需要杀伐独断的权力。唯此,才能作出全盘考量的顶层设计,调动前后有序的步伐,引领改革登上成功的彼岸。

  由此可见,三中全会做的两件事儿,改革为目的,集权是手段。能否成功,我们不仅翘首以待,更应积极参与。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曾佳

财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