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空巢青年”三问:你是谁 从哪来 往哪去

2017年04月28日 12:39 来源于 财新网
可以听文章啦!
孤独不是一个标志,也不是一个诊断,更不是一个结局。千万不要以为我孤独了,所以我就完蛋了。不要千篇一律刻板地把“空巢”或单身分成好还是不好
“空巢青年”现在正成为一种被关注的社会现象。图/视觉中国
彭凯平
彭凯平,毕业于北京大学、密歇根大学心理学系博士。2008年5月起受聘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和首任系主任;2009年入选中组部国家级海外高级引进人才(千人计划),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伯克利心理学高级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幸福科技实验室联合主席。中国北京积极心理学学会理事长和国际积极心理联合会(IPPA)以及国际积极教育联盟(lPEN)中国理事,并担任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执行主席(2009年至今)。曾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及东亚研究终身教授,伯克利加州大学社会人格心理专业主任等国际职务。

  【财新网】(专栏作家 彭凯平)空巢青年”是一个心理学概念,而不是物理学概念。这个“巢”空不空是一种心理感受,“空”指的是无、没、虚,甚至是一种挫折感。你即使一个人住在屋子里,但是如果心怀世界、心向社会、心念亲人,那就不“空”了。

  “空巢青年”现在正成为一种被关注的社会现象。虽然每一个时代都有独自在大城市奋斗的年轻人,这个群体以前没有引起关注,但并不是说现在的年轻人比以前娇气。我觉得“空巢青年”是社会发展、历史发展、人类社会变化的一个结果。有个概念叫“urbanization(城市化)”,城市化一个特点是把很多原来居住在传统的社会环境、社会网络里的人牵引到一个独立的人,也就是那些在城市里工作、生活的年轻人。城市化之前,我们人类都在自己原始的原生态部落里生活,那里有你的村庄、你的父母亲、你的大家族,那些人能够关心、支持、照顾、提醒。在大城市里头,你就是一个人,一个漂浮的心灵。我们中国实现城市化是2012年,在这之前中国一半的人口住在农村,2012年之后,一半的中国人口住在城市里头,产生了一大批在城里生活工作的年轻一代。所以这是一个历史现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推荐进入财新数据库,可随时查阅宏观经济、股票债券、公司人物,财经数据尽在掌握。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邱祺璞

财新微信